首页 > 种植技术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蘑菇种植技术

白灵菇如何栽培


白灵菇又名阿魏菇、翅鲍菇,多生于伞形花科的草本植物,如阿魏、刺芹、拉毖草的植物上,也称阿魏侧耳,但与刺芹侧耳亲缘关系相近,它是刺芹侧耳的白色变种,民间称为“克什米尔神菇”或天山神菇。菇形有马蹄形、漏斗形、包子形及手掌形,现在市场看好手掌形及无菌柄的包子形白灵菇。

  白灵菇是一种低温型的腐生菌,有时也有寄生性质,实属于腐生兼寄生菌类。

  1983年中国生物新疆沙漠研究所曹玉清等从野生的阿魏侧耳上采集、驯化、栽培并获得成功,1992年起开始进行商业性大面积栽培,天津地区从1998年开始进行栽培, 2001年起,天津蓟县出头岭食用菌基地大面积栽培。

  白灵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其菇形色泽洁白,肉质细嫩,味如鲍鱼,久煮不烂,质地细嫩,口感极佳。其赖氨酸、精氨酸比世界上公认的金针菇还高3至4倍,是优质保健食品。

  白灵菇非常适应华北地区栽培,在蓟县出头岭地区栽培已有4年历史,从其品质看远远超于其他地区,在各大白灵菇销售市场,蓟县比其他地区的白灵菇品质好,价格高出其他地区每公斤两元左右,从这几年来看白灵菇的价格稳定在10 至12元/公斤。种植户的收入高于其他种植蔬菜大棚产值的5至6倍、利润的2至3倍,在产品开发初期主要供应广州、深圳、上海、香港等地区一些高档酒楼作为珍品佳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和对菌食品了解不断加深,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到各大超市,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区有大量需求。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价格不会低落,是蓟县农民致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白灵菇出菇场地有很多种,有日光温室型塑料大棚,普通民房,具有抽、送风设备的地下室、山洞或库房都可,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的性能。在蓟县主要采用的是日光温室大棚进行栽培。

  白灵菇一般建成长60至80米、宽8至9米的日光温室大棚。选择地势好、水源、电力供应齐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块。

  一、白灵菇的发育条件

  营养要求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心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得虽大,但品质差。

  温度要求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蓟县出菇时间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氧气的要求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白灵菇 原种 灭菌 阿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