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生猪:产销模式转变走出一条坦途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江西省生猪养殖户亏损的多,赚钱的少。在高成本压力的制约下,一些农民和养殖户认为养猪“无利可图”,收益不稳,在考虑如何尽快“掉头转行”。生猪生产面临的不利局面,对稳定和发展畜牧业、解决“三农”问题,可谓是一个“直面冲击”和“严峻挑战”。
  生猪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养殖户如何规避风险、重建信心,真正走出“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周期波动“怪圈”?
  养出品牌猪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涨跌,不但让消费者感觉不习惯,更让养殖户和经营户感觉肉价走势难以捉摸。
  养了10多年猪的南昌金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贤跃,对于生猪市场依然看不明白。这位年饲养母猪2000多头、年出栏三元杂交肉猪2万多头的老板摇头叹息:“年前的毛猪价格每公斤还有10多元钱,现在连10元都没有了。一头猪要亏100多元。养猪就像炒股,那起伏不定的价格好像是股市K线图一样,捉摸不定,我实在是看不懂,赚钱和亏本,完全靠运气。价格再不止跌,我就要卖母猪了。”
  “很多人以为养猪很容易,其实养猪比办一般工业企业还要难,是个高风险行业。”不少养殖户都有这样的感触。
  实际上,猪肉价格的涨涨跌跌,只是目前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从某种程度上讲,肉价之所以如此脆弱,经常陷入涨跌“怪圈”,与养猪业的同质化竞争有很大关系。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分析说,该省大多数养殖场(户)养殖的生猪品种、品质大同小异,只能根据局部地区短时间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安排生产,没有市场定价权,这就难免陷入“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怪圈。
  突围从何起步?江西银河杜仲公司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江西农大、湖南农大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们经过多年研发,培育出了“格林米特”猪肉(GREEN-MEAT-绿色肉的英文谐音)。经农业部肉及肉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格林米特”猪肉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主要指标都远低于国家标准,17种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猪肉高20%,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全国活体猪绿色食品A级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格林米特”猪肉在上海每公斤卖价高达44元仍供不应求。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全省年均饲养1000万头“格林米特”生猪,将比饲养普通生猪增收50亿元产值。
  “格林米特”猪肉无疑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市场生猪供应多了,自然价格就跌;同质化的生猪多了,就没有市场定价权。养猪要有奔头,就得养更优质更健康的猪。掌握了市场定价权,生猪生产才能走出3年周期波动怪圈。
  拧紧利益链
  也有养猪户在这次降价潮中未受到影响。芦溪县银河镇邓家田村农民龙启满介绍,今年以来,他养猪赚了10多万元。
  这个半路出家的养猪户,2009年加入了邓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启满说:“加入合作社,养猪就变得省心省力了,交部分押金,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猪仔、饲料、技术和防疫,合作社定了最低收购价,保证养殖户每头猪有100多元的利润。”
  龙启满所说的,就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邓家合作社负责人说,多年来,养殖场(户)面临高利润时,蜂拥而进;面临亏损时,一起退出。多年来,由于不具规模的散养户缺乏预见性,在猪价高涨时,一窝蜂地加入到养猪的行列,直接后果就是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降。而一旦猪肉价格下降,很多养殖户开始亏钱,于是就很快缩小养殖规模,或者直接割肉离场,从而导致新一轮的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
  资金必然是逐利的。因此,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造就了猪肉价格陷入周期涨跌的“怪圈”。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黄峰岩认为,让猪肉价格走出“怪圈”的途径之一,就是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之路。合作社通过分离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实现分工分业。在整个体系中,养殖户就像是生产车间,只要按照生产技术和流程来养猪,规避了投资与养殖风险,改变了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互不联系的粗放型生产经营状况,养猪就能稳赚。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一些地方虽然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但利益链松散。当猪价高时,公司就拼命收购生猪,而当猪价下跌时,就不收。许多养猪户呼吁,龙头企业在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中,应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收购保护价,进一步拧紧“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新型利益链。重要的是,各地要着眼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广标准生产、生态养殖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养殖户进一步提高生猪标准化养殖水平,这样才能使生猪生产走出难以走出的周期波动“怪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母猪 残留 杜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