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1 前言

农业是我国12亿(1997)~16(亿)(2015)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动物农业(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粮农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畜牧业的90%畜牧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牧业发展的首要关键.优良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有了良种就能够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生.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了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要跟上这一科技形势,就要开展分子育种,也就是要研究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进入21世纪的畜牧业提供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高新科技. 为达到这一目的,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是:

1.畜禽功能性基因组及重要经济性状(肉、蛋奶)的基因(QTL)定位研究:

2。畜禽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3畜禽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这些重大科学问题的阐明,将使我国动物分子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基本达到了同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如高繁殖力、优良肉质、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系)选育,有望领先美英等发达国家;同时亦将促进其他相关学科(如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理与营养学等)理论与技术的重大发展。

2 基本情况我国动物性食品的人均占有量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我国目前养殖业的生产总量还必需翻一番,如果再考虑到21世纪我国人口增加到16亿所需的生产量,那就不仅是翻一番的问题,必须来一个巨大的发展。仅以肉、奶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的统计年鉴表明,我国人均肉占有量少于50千克,奶占有量不足8千克,奶占有量达到120千克。如果在21世界我国人均肉和奶的占有量好使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那么意味着我国每年必须生产1。6亿吨肉和2亿吨奶,是我国目前肉生产总量的2。7倍,奶生产总量的22倍。

要完成这个目标存在巨大困难,因为,[zl1] (1)我国人口的增加使得未来我国人均粮食的占有量很难增加,也就是说未来我国仍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植物性粮食来支持养殖业的发展;②由于国际上植物性食品的生产均已由产量转向了质量,世界贸易粮食总量将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不可能依赖世界贸易来满足国内人口增加和生活质量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因此我国养殖业的巨大发展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更准确地说,就是要提高植物性食品转化为动物性食品的效率,而影响这个转化率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品种。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养殖业生产作出的科学评估,品种的贡献率是35%~65%,平均为45%。随着动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程,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地增加。要解决未来我国养殖业的问题,关键是利用遗传工程革命性地改良和创造新品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动物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在群体水平上和国际上的差距不大,由于我国有资源优势,只要跟上国外的研究动态,结合我国国情深入育种实践,就能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中国农业大学“节粮小型蛋鸡的选育”经专家鉴定和查新检索,这一成果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分子水平来看,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涉及人才培养和资金的问题,在未作大力度投入的情况下,研究工作只能零敲碎打,有经费就做,无经费就停。即使是这样,我国科学家亦在动物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突破性进展。例如在“太湖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993~1996)取得了重要成果,筛选出两个影响产仔数l~1.5头的主效基因,即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和促卵泡素(FSH)β亚基基因,特别是(FSH)β亚基基因对猪产仔数的影响在国内外都是首次报导,引起了国际上动物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3我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国际上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时间是九十年代初,因而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是在九十年代初方开始的,并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还是在九十年代初启动了水稻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省。市等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也安排了一些与畜禽基因组有关的研究项目。我国科学家在资金和条件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地在九十年代初也开始了畜禽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研究内容,在前沿探索工作中运用了我国特有的动物遗传资源,取得了相当多令国际科学界特别关注的学术成就。美国动物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Schook教授曾说:“没有中国科学家与我们共同来研讨畜禽基因组计划,那么这种研讨绝对是不全面和缺乏特色的”。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受体 定位 品种 太湖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