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生猪分散养殖惹祸 今年卖一头猪要亏120元


今年春节以来,持续走低的猪肉价格让南通市通州区畜禽专业合作社龙坝猪场的老板羌焕新有些无奈。这位在上海从事设备安装多年的南通人在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时,毅然放弃了“一年15万元”的收入,将大部分积蓄转而投资养猪场,然而在生猪出栏高峰之际却陷入了“卖一头肥猪亏一百多元”的窘境。

供求关系决定生猪价格

刚刚踏入生猪养殖行业不久的羌焕新已经先后投入300多万资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当前市场上每500克4.1元左右的收购价来算,一头100公斤的出栏肥猪,大概可以卖到800多元的价格。养殖过程中需要吃大约300公斤的饲料,按目前1.27元的饲料价格,成本大约在720多元,加上当时苗猪80元左右的价格和日常水电的开销,现在卖一头猪大概亏损120元。“当然,这还没有算上人工费和设备的折旧费。”如果换作去年,一头肥猪至少收益在400元以上。

羌焕新投资的养殖场现有300头种猪,按每头种猪每年下仔20头计算,其养殖场规模在6000头左右。“现在里面还有50头可以出栏的肥猪,暂时还留着,看看是不是可以等到价格高一点”,羌老板无奈地笑笑。生猪长到100公斤以后,生长速率开始减慢,每天需要的3公斤饲料只能换来不到500克的猪肉。“马上还有好几十头母猪要下仔了……”原本应该开心的事情,这时也平添了一些忧虑。

对于这样的局面,南通市农林局副局长张庆国表示,猪肉价格下跌有季节性因素,也有价格周期性回落的影响,同时此前甲型H1N1流感的不正确命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猪肉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张庆国表示,价格波动起因是2005年至2006年猪群“高热病”疫情。这一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的猪病综合征在发病伊始因为缺乏有针对性的药剂,导致当时猪仔数量下降,继而造成2007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走高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目前,这一病症已经得到控制和医治,养殖户不会在暑期有意缩小规模;再加上猪肉价格走高的时候,很多人纷纷加入养殖队伍,“经过养殖周期,目前市场上的猪肉数量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下跌应该说也是市场的一个正常行为。”张庆国如此表示。

而现在的低价让养殖户在不同程度上缩小规模,“甚至那些新近入行的养殖户可能另寻商机,那么数量得到控制了,价格肯定会平稳的。”有了管理部门的“打气”,羌焕新对于前景仍然有着信心,毕竟下了这么多血本,生意还是得做下去,而一些长期养猪的农户就显得更为乐观了。

从1997年开始养猪的张圣君,已经经历过多次价格的上涨回落。去年遇到“价格巅峰”,他一下子赚了近50万,也因此,这位朴实的农民在当前局势下也显现出颇为良好的心态。“去年收入这么好,今年跌一点也是正常的,养猪也并不是永远都赚的,每二三年都会有一个价格上涨回落周期,所以长期来看,坚持下去了,总会有赚钱的机会。”

养猪农希望供需“紧平衡”

早在政府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疑义,表示此举会引发日后“暴跌”。但张庆国却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他对于基层情况十分清楚。他说:“其实农民太辛苦了,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政策都是应该肯定的,而且我觉得补贴农民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

张庆国表示,猪肉是一种特殊的物品。作为经济商品,市场需要的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这样农民才能通过劳动获得合理收入。”然而与此同时,猪肉又关系着社会稳定,对猪肉的需求是大部分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就这一点而言,猪肉市场又需要一种“松平衡”,才能保证价格波动不会过于猛烈。“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正是需要管理部门和政府进行协调的。所以一味地说政府调控就会影响市场,那是武断的。”

张庆国还表示,在目前形势下,管理部门更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养猪行业提供充分保障,适当地调节生产结构,改良品种;其次,应该支持规模养殖,只有形成规模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会相应提高。最后,由于疫情是对市场的最大威胁,因此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也是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养猪户看清市场风险

南通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许世勇告诉记者,从他们为猪注射疫苗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散户养猪的情况在不断减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品种 饲料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