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荣昌猪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养猪历史过程中,我国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这些地方猪种对我国的养猪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优良猪种的选育作出了巨大贡献。荣昌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猪种,是我国推广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地方猪种。
  1、 荣昌猪的历史及特征
  1. 1荣昌猪的历史
  荣昌猪是我国最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其品种的形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大约从明末清初的广东、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时带来,经过人工定向选育和自然适应形成,在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荣昌县志》中已有“白豕”的记载。荣昌猪主要产于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合川、纳溪、大足、铜粱、江津、壁山及重庆等10余个县、市。这里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适合作物生长,农产品丰富,为荣昌猪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物质基础。对荣昌猪的研究历史也很长,20世纪30年代末期,对荣昌猪就进行了调查研究,1936年,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在荣昌安富镇建立了“荣隆实验区”指导农家选种,推广荣昌猪。1952年在产区建立省种猪试验站(后更名省养猪研究所,现名重庆市养猪研究院),1957年建立永川地区种猪场(现名为重庆市种猪场)负责荣昌猪的纯繁和研究工作。1973年在产区组成荣昌猪育种科研协作组。1983年省标准局颁发荣昌猪标准。荣昌猪早在1957年就被载入《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纳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保护猪种资源名录,1986年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并被农业部列为保护猪种,随后2000年又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1年又设立重庆市种猪场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保种场。
  1.2荣昌猪的外貌特征 毛稀、鬃毛粗长,头部黑斑不超过耳部,全身皮毛白色,身躯长,四肢结实,结构匀称,母猪乳头6-7对。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而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腹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目前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瞠”、“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瞠”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1.3荣昌猪的主要生产性能
  荣昌猪除具有性情温驯、育子力强、适应性好等地方猪种的一般优良特性外,其优良的遗传素质还表现在:①成熟期早,小公猪36日龄出现性反射爬跨,62日龄能采取含有精子的精液,77日龄能配种使母猪受孕。小母猪初情期平均为80。06日龄,最早出现产仔的为196日龄。八月龄体重达90千克。②瘦肉率较高。在限饲条件下,75-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达46%左右。③肉质好,荣昌猪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均匀,肉质评定的各项指标均属优良。④配合力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⑤皮毛白色,鬃质优良,是我国地方猪种中具有代表性的白色猪种。
  2、荣昌猪的现状
  2.1 荣昌猪市场萎缩 50-70年代,产区的荣昌母猪保持在10-15万头左右,而1981年主产区就有荣昌猪15万头,中心产区荣昌县每年向外地提供仔猪10万头,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还处在持续增长阶段,对猪肉的要求不高,因此荣昌猪的市场广阔,销量逐年增长。据99年不完全统计产区有繁殖母猪25万头,仅荣昌县年销仔猪就达150万头以上。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水平从量到质的转变,原有以脂肪型猪种为主的市场开始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除大中小型养殖场都转向饲喂外种猪或外三元猪外,原来荣昌猪广阔的农村市场也开始萎缩,广大农户也开始转向饲养瘦肉率高的外种猪或二元杂交猪。据初步统计最近几年,荣昌猪资源保种场(重庆市种猪场)每年向外仅能提供荣昌母猪1000头左右,而主产区荣昌县从以前每年向外销几十万头荣昌母猪到最近几年仅向外销荣昌仔猪10万头左右。荣昌猪正面临着前所没有的困难局面。
  2.2荣昌猪面临着优良基因流失和性能逐年退化的威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瘦肉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冲击下,许多养猪生产者为了满足市场对瘦肉的需求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用瘦肉率高的外来品种与荣昌猪进行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全部采用外来品种生产“外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使得荣昌猪数量日趋减少,产区繁殖群不断缩小,保种纯繁基地不断萎缩。加之广大农村对荣昌猪的选育通常只通过外貌特征加以选留选配,杂交和近交的情况特别严重,致使有些显性、特别是隐性优良性状逐年退化,如不立即加以系统的保护和选育,荣昌猪许多优良性状将会改变,甚至有的优良基因将会流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荣昌猪 品种 地方品种 母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