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冬春季节多发病的防制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冬春季节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与气候和环境特点有密切关系,主要是:(1)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寒流及雨雪频频侵袭形成寒冷应激,大环境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2)猪舍内保温不足,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抗病力下降,尤其对猪呼吸器官损害严重;(3)通风与保温矛盾突出,且难以控制和解决,往往成为猪发病的主要诱因;(4)低温环境更适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多风、风速大及风向多变等可促使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5)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实施消毒的难度加大,消毒效果明显降低;(6)寒冷的气候影响,饲养管理人员疏懒,日常管理操作不到位。

一、猪  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是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二三十年,猪瘟由过去的典型性转为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为主,这给猪瘟的诊断

和防制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流行特点  (1)只发生于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而且流行广泛;(2)感染后还未表现临床症状时已可向外排毒,耐过猪在一二个月后甚至终生仍可带毒、排毒,引起健康猪感染发病;(3)近些年典型性猪瘟大为减少,主要发生的是非典型性的温和性猪瘟;(4)以零星散发为主,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寒冷季节发病加重;(5)用疫苗免疫后猪仍有发病。

(二)临床症状 (1)典型性猪瘟:多见于未用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和猪群。急性型体温41~42℃,滞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嗜睡、怕冷、有眼屎、包皮积尿、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的圆形出血点。慢性型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后躯摇摆,便秘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出血点及出血斑,耳

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形成“僵猪”。(2)非典型性猪瘟: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陆续死亡。猪体内长期带有猪瘟病毒,持续向外排毒,

或用疫苗免疫,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三)诊断  典型性猪瘟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做出诊断。非典型性猪瘟需依靠实验室诊断和动物 试验才能确诊。

(四)防制措施  (1)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猪圈空出后用 2%~5%苛性钠或20%热石灰乳涂白消毒。粪尿要定点堆积发酵,病死猪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2) 使用的疫苗要合格,要选用猪瘟单苗,并从出厂到使用

时全程冷藏贮运;稀释后4小时不要再用。每注射1头猪应换1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3)一般地区在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每次注射疫苗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在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4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猪瘟疫苗,均为4头份。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注射应达到头头不漏。(4)猪瘟发生较重地区,对仔猪可用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过1~2小时才让仔猪吃奶。乳前免疫后应在猪35日龄和70日龄时再各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1次。(5)为提高免疫效果,可使用猪瘟牛体反应疫苗或猪瘟淋脾疫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母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