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以人工授精推进我国猪联合育种



  人工授精对猪育种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保存优良种公畜或濒危物种公畜的精液,使公畜的使用不受其生理年限的限制,实现遗传资源的保存;可使种公猪跨群或跨地区使用更为方便、经济、安全,便于引入外源群体的基因;对公猪需求量的减少可增加公猪的选择强度;可以获得大量优良公畜的后代,从而加快遗传进展的扩散速度;通过控制公畜的使用建立一个均衡的群体结构,提高遗传参数及育种值估计效率。和本交相比,50%、100% 人工授精分别使10年选择的累积遗传进展提高14%及17%。因此,人工授精在技术上可以解决我国种猪场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实现猪的联合育种,也是当前我国养猪业提高猪育种效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的经济、有效手段。
  当前,由于各猪场种猪测定方法及遗传评估方法都不尽统一,相互之间的遗传交流记录也十分缺乏,得出的遗传评定结果可比性、客观性、可靠性、权威性都不足。为了开展联合育种,各选育场在理顺利益分配关系后,可按一定比例将小公猪送入公共测定站,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下,开展生长肥育、胴体品质及体型外貌的测定。
  以这些性状较高的遗传力,按个体成绩进行选择,也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度(h)。例如背膘厚的遗传力为0.50,按个体本身成绩进行选择的准确度可高达0.71。按现有公站测定站一次测定300头公猪、一年测定3次共900猪,从中选择9头最优秀公猪开展人工授精,留种率达1%,选择强度达2.67,预期将得到非常可观的遗传进展。待这些工作开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利用各猪场的繁殖、生长肥育及胴体记录进行多性状“场-站”成绩结合的联合遗传评估就相对容易了。所以,当前公共的性能测定站应该在联合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在相当长时间内,似乎还不能够建立类似养猪发达国家的猪育种者协会这样的猪育种组织。但一定区域内的几个中小型种猪场,以人工授精站为核心,转变经营形式,形成育种利益共同体,建立简单有效“种猪场+测定站+人工授精站”的联合育种模式是可行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公猪 群体 猪肉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