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具有增重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等优点,深受养猪生产者的欢迎,在我国瘦肉型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选育工作相对滞后,多年来尚未形成本土的大约克夏种猪,原种猪一直依赖进口,不但需支付大量外汇,且受国际影响养猪业发展的诸因素的制约,缺乏自主性。1993年成立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以来,大白猪联合选育工作开始启动,首先从组织形式上与国际猪育种工作实现了接轨。在此基础上,经过近10年的努力,大白猪的联合选育从意识观念上、选育技术上逐步趋于成熟,种猪生产水平有所提高,遗传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经济效益显著。但从总体水平考虑,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1 大白猪联合选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年出栏量在5亿头左右,2000年猪肉产量为4000万吨。接近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养猪业作为我国农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产生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品种改良对养猪业发展的贡献率约为40%。我国目前尚未此方面的确切数据。欧、美等发达国家把猪的育种和不断完善猪良种繁育体系作为重点,综合运用数量遗传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技术开展种猪遗传评估,加快了遗传发展,使猪的生产性能和效益不断提高;在组织形式上,由政府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建立猪的联合育种组织,开展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人工授精社会化服务,培育专门化配套品种作品系、形成著名瘦肉猪品牌。
综合国内外猪育种数据和生产统计分析,以全国年出栏5亿头商品猪计算,需常年存栏良种祖代、父母代种猪种3000多万头,年更新1000万头,联合选育的效益可在数十亿以上。而开展大白猪的联合选育的综合利益有:
1.1 提高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优质种猪生产性能高不但降低饲养成本,还可创造更高的产值;种猪价格是普通肉猪的2倍或更高直接增加种猪生产者的效益。据2002年大白猪协作组成员场的调查,不同品牌、不同性能标准的大白猪种猪价格差异在1:3(不同选育场出售1头50kg左右的大白猪后备母猪售价在800-3500元之间)。综合效益分析,全国年出栏含有大白猪血统的商品猪以0.5亿头(占年出栏10%左右)计算,每头增加效益20元以上,年效益即可达10亿元。
1.2 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大白猪良种猪资源,提高产品质量、规格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使种猪质量和猪肉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相以一致、性能稳定的大白猪种猪品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大白猪种猪只进不出的局面。
1.3 有利于种猪产业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白猪联合选育,缩短本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之差距,加快种猪产业化步伐。
1.4 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商品猪保持一定的前提下,优秀种猪生产性能高,出栏率提高可降低种猪存栏;饲养种猪和饲养商品猪比较,获得同等效益可减少80%的商品猪饲养量;商品猪总饲养量的减少可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治理费用。通过育种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的品种,实施标准化饲养技术规范,生产无公害商品猪,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大白猪联合选育现状
农业部1993年组织成立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协作组成员队伍不断扩大,现有成员达到34个;成员场饲养各品系大白猪母猪2.5万头;多数猪场应用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进行遗传评定和选育。参照全国畜牧兽医总站2000年发布的《全国种猪遗传评估(试行)》等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协作组起草制定了中国大白猪联合选育技术规范,包括《中国大白猪选育方案》、《中国大白猪性能测定技术操作规范》、《中国大白猪联合选育数据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定型。从2002年度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年会资料看,各选育场基本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大白猪种猪选育。
由于目前我国大白猪的育种仍以独立闭锁、自然交配等为主流选育方法,遗传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抑制了种猪的遗传进展基本造成不同程度的退化,限制了种猪生产水平的发挥,难以形成标准统一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乏力。
据重点调查测算,我国大白猪种猪纯种和二元杂交基础母猪约占种猪存栏的30%以上,群体很大。但在生产性能方面与欧美等国存在的差距。根据对18个大白猪选育场种猪性能的调查,主要性状水平如下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1-11/13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