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6月16日电(记者 丁耘)经过多年的研究,乌骨绵羊被我国科学家确定为除了乌骨鸡以外的第二种具有可遗传性能的乌质性状动物。乌质性状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乌骨和乌肉。自2001年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乌骨绵羊以来,云南农业大学毛华明教授及其课题组对乌骨绵羊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经过分析测定,乌骨绵羊的乌质是由高含量的黑色素引起的,而这种乌质性状具可遗传性,是十分珍稀的遗传资源。
人们熟悉的乌骨鸡是闻名中外的药用家禽,现代医学证明其体内的黑色素具有预防癌症、抗衰老、抑制流行病毒繁殖、光保护、化学保护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在医疗、美容和食品保健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邓卫东教授介绍,相较于乌骨鸡,乌骨绵羊的内在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更接近。这一发现,在全球畜禽品种资源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不仅能够促进色素研究,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还可进一步开发云南生物资源,丰富我国畜禽种质资源库。
通过6年多的研究和扩繁,昔日不为当地人所喜欢的乌骨绵羊已经变成了保护物种,存栏量从2002年的200余只增加到了3000余只。经过推广,乌骨绵羊的市场价值也比原来提高5倍—10倍。目前,研究人员还在寻找造成乌质的主效基因,如果成功的话,就可把乌骨绵羊与普通绵羊进行“双向改造”,通过杂交,把云南高寒山区低质毛毛羊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肉用型改良,从而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家庭的收入。(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9-06-19/12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