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饲养方式改革因地制宜制定绒山羊饲养制度
本着产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绒山羊饲养制度,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应搞一刀切,无视农牧民利益、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结构等特点,全方位的禁牧是不客观的。我们应该理智客观地看待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引导农牧民进行饲养方式的改革,制定放牧制度,使限牧和禁牧相结合,舍饲和半舍饲相结合,发展种草养羊、秸秆养羊等产业方式。
以半舍饲方式发展绒山羊生产仍然是近一时期引导农牧民发展生产的方式。在草生繁茂的季节放牧,充分利用可再生的牧草资源,完全可以降低舍饲的生产成本,保持绒山羊采食牧草、灌木、秸秆等粗饲料的特性,实现过腹还田,协调林牧、草牧矛盾。有放牧条件的牧区、成林荒坡地域及适宜发展绒山羊产业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做好轮牧和限牧,改善生态结构。
推行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创新加工工艺,打造名牌
在原绒收购环节中,应推行分级分包、按等定价的办法,逐步规范羊绒生产和收购市场,实行优质优价,维护农牧民和加工企业利益,引导农牧民养高产优质羊,增加优质产品加工附加值,促进产业健康和谐发展。就辽宁绒山羊本品种而言,其母羊群体的绒细度平均16微米以下,公母羊在周岁内绒细度13微米~14微米,只是成年公羊的细度较粗(16微米~17微米)。对于同一个品种的不同群体而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产绒量、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状态,甚至同一个体不同产绒部位之间,绒纤维的直径变异程度都很大。采用分类采绒、分级收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等级羊绒的混杂,有利于羊绒分梳加工,使不同细度的羊绒用于不同织品的加工制作,使宝贵的羊绒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纺织效用。可以研制便携式的细度检验仪或检验方法,保证准确可靠地对原绒进行现场测试分级,同时还须研究和制定羊绒分类收购的实施标准和细则。
任何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都要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主导力量,以山羊绒加工业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应重视加快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羊绒加工工艺改革和持续创新是制约我国绒产品在国际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瞄准世界羊绒产业的技术前沿和整体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在技术、装备、管理、营销等方面全面创新,真正让中国羊绒走向世界。在温暖世界的同时,更要温暖中国农民的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8-12-19/12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