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对当前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奶牛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把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放到了重要的议程中,2001年农业部关于2001年到2030年奶业发展的三十年规划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奶牛存栏数已达到893.2万头, 牛奶总产达到1746.3万吨,人均占有牛奶量达到12kg,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全国奶牛业发展取的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按我国现有存栏奶牛中60%的成年母牛计算,成年母牛有535.93万头,平均头年产奶量仅有3200余kg,同国际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头年产奶量9000-10000kg相比较,差距很大,仅是人家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造成我国荷斯坦牛头年平均奶产量的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饲养水平低下;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即我国荷斯坦牛的良种覆盖率太低,虽然我国有许多地区(如:上海、北京、西安、天津等地区) 国营奶牛场头年平均奶产量达到了8000-9000kg,也涌现了一些头年平均产奶量达到9000kg以上的奶牛场,也有一批总产数万kg乃至10余万kg的长寿高产优秀奶牛,但总体良种奶牛所占的比例太低,大约在30%-35%左右。

  如果我国荷斯坦牛的良种覆盖率能够大幅度提高,若奶牛平均头年产奶量可以达到6000kg,成年母牛头数达到600万头每年牛奶总产就会达到3600万吨,全国人口按14亿计算,人均占有鲜牛奶量将会达到25.7kg,基本达到农业部2001到2030年全国人均消费25kg鲜奶和奶制品的规划。要达到600万头成年母牛就意味着全国奶牛的存栏头数达到1000万头,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12%(增加106.8万头奶牛)即可达到600万头成年母牛;而全国平均头年产奶量达到6000kg头年平均产奶量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87.5%(即头年平均产奶量提高2800kg)才能达到,想要达到此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工作量相当大,其首要任务是抓奶牛育种工作,提高奶牛遗传品质,增加良种奶牛覆盖率;另一方面是抓好奶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提高产奶量。根据这种情况,作为一位奶牛育种工作人员,我在这里浅谈一下对当前荷斯坦奶牛育种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领导和育种工作人员参考。

  一、尽快制定中国荷斯坦牛品种标准。

  现在在全国使用的品种标准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育成时期,国家颁布的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此标准已不适应目前的现状,因而必须尽快进行修订,颁布实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同国际奶牛业接轨,老一辈的奶牛育种工作者即开始着手此项工作,前后经过了数次讨论,可是至今已经十年了,修改的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标准还未形成,并颁布实施。老的品种标准已经滞后,而新的品种标准还未形成,对我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和良种牛登记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品种改良提高, 扩大良种牛的覆盖率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尽快修订形成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标准颁布实施。

  二、DHI实验室(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的定位。

  在国外,奶牛业比较发达和发达的国家均建立有一个完整的生产性能记录体系,奶牛的品种登记和公牛的后裔测定均以生产性能记录体系的数据为依据。在我国生产性能记录体系还未形成,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一些城市执行了中加或中日奶牛育种项目,建立了一批DHI实验室,其测定记录仅仅是用于指导奶牛场进行生产管理和所在公牛站计算当地公牛育种值,使用局限性很大,经过十年左右的运行,许多设备已经老化。对此,建议把我国现有的DHI实验室进行整顿和改革,更新设备,建立国家奶牛数据处理库进行全国联网,使其记录的数据不仅用于奶牛场的生产管理和当地计算公牛育种值,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用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品种和良种的登记,计算全国所有使用种公牛的育种值,更准确的评价全国荷斯坦种公牛,推荐优秀种公牛,推动全国性荷斯坦奶牛的品种改良,扩大良种奶牛头数,提高奶产量。鉴于此,希望把现有的DHI实验室不要简单的作为一个生产性能测定机构,而是定位于国家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机构。

  三、大力推行荷斯坦牛体型线性评分。

  奶牛的体型外貌结构同奶牛的健康,使用年限,奶牛的泌乳能力和泌乳持久力均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在牛群的改良上,一直比较重视奶牛的体型外貌改良,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奶牛育种协作组南方片和北方片时,就大力推广奶牛的四大部位评分。在八十年代颁布的“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标准”中,也确定了奶牛体型外貌四大部位评分的标准。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奶牛业开始推广使用更细化,更科学化. 奶牛的体型线性评分极大的推动了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我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把奶牛体型线性评分介绍到中国,八十年代末,北京、上海、西安、天津、哈尔滨等几个城市率先开始使用奶牛的体型线性评分,通过十余年的使用,极大的推动了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奶协委托本人制定全国奶牛体型线性鉴定的标准,2001年基本形成,经过数年的试行,经过三次修改,现已基本形成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规程,并在业内推广使用。但是,虽然已形成了“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规程”,因为国家品种标准还未修改,因而在全国奶牛体型线性鉴定工作开展的很不一致,规程推行9分制线性评分,而现在还有使用“50分制线性评分”,甚至还有使用四大部位印象评分;再者,未确定国家级奶牛体型线性鉴定员和各个级别的鉴定员,因而在鉴定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鉴定水准,造成鉴定结果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严重的制约了奶牛体型外貌改良进程;同时,受经费的制约无法把所有的鉴定员招集在一起,统一标准,统一认识。鉴于以上情况,建议能尽快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标准,设立国家级和省、市级鉴定员,形成一支事业心强、技术素质高,强有力的鉴定员队伍,统一认识,统一标准,推动全国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公牛 品种 母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