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
绵羊易感,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以1岁左右的绵羊最易感。吃奶山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牛、山羊易感性比绵羊低些。野生反刍兽中,鹿的易感性最高,可造成死亡。该病的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传播媒介主要是伊蚊和库蚊,该病的分布与这些蚊虫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密切相关。
2、临床症状
(1)急性:潜伏期3-8天,初期体温40.5-41.5℃,稽留热。2-3天后,体温升高,厌食,萎顿,落后于羊群,口流涎,上唇水肿,可蔓延到面部和耳部。口腔黏膜先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随后口腔连唇、齿、龈、颊、舌黏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唾液呈洁净的红色(溃疡受损出血)。若有继发感染,溃疡面进一步坏死,口腔恶臭,鼻流浆性分泌物,随后变为黏膜性分泌物,干固结痂,阻塞鼻腔,引起呼吸困难和鼾声。蹄冠、蹄叶发生炎症,初期热痛,触之敏感,跛行或膝行,严重者卧地不起。病畜消瘦、虚弱,头颈强直,便秘或腹泻,下痢带血,早期白细胞减少,病程6-14天。3-4周后羊毛变粗而脆。6-8周后蹄炎消除。发病率30-%-40%,致死率20%-30%,有时可达90%。病畜死亡主要由继发性肺炎和胃肠炎引起。
(2)慢性:病畜消瘦,虚弱,头颈强直,康复不全。
3、剖解及组织学变化
口腔糜烂,呈深红色,舌、齿龈、唇水肿,瘤胃有暗红区,表面有急性病变;真皮水肿、出血、充血;肌纤维变性;肌间有浆液和胶胨样浸润;皮下组织广泛充血和胶胨浸润;心肌、心内膜、心外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黏膜均有出血点。
4、诊断
通过动物实验,结合典型症状和剖解病变即可确诊。
5、防治措施
(1)精心护理家畜,避免烈日风雨。喂给易消化草料,注意病畜营养状态。每天清洗患部,用磺胺类药或抗菌素治疗以防继发感染。
(2)夏季宜选择高地放牧,不让羊群在低湿地域过夜,定期给羊群驱虫,在消灭牧场内的库蠓的同时,搞好牧场排水工作;不从疫区引进种羊。
(3)定期注射疫苗。因为羔羊能从母体获得抗体,可获得被动免疫3-6个月,所以,可现对羔羊群体进行药浴,6月龄后再注射疫苗。还因为疫苗注射可能引起孕羊早期胚胎死亡,造成孕羊流产,故对母羊进行疫苗注射,应在配种前或在怀孕3个月后进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6-02-14/12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