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邓川牛——中国“大熊猫”种牛


学名:邓川牛

产地:云南省的洱源县邓川地区的江尾、右所两区。洱源县位于北纬26°7′,东经99°57′,地处云南高原西部,为中山盆地地貌。县
城海拔高度2067米,年平均气温14.2℃,最高29℃,最低-4℃;全年日照2167小时,平均相对湿度69%,年降雨量775.8毫米;无霜期225天。邓川地区原为邓川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形成邓川坝子。

品种特征:邓川牛体格偏小,体型细致,各部结合良好。头小而短,角短细多黑色,角型不一,有立角和横向角,角长,公牛13.5±5.4厘米,母牛为10.7±1.4厘米,角基间距离平均10.2厘米。眼明有神,眼眶多为黑色。口宽大,舌黑色是邓川牛主要特征之一,鼻镜黑色或粉红色,颈长短适中,垂皮较发达,公牛肩峰略高,母牛无肩峰。背腰长而较平,前胸略窄,胸深大,肋骨长且距离较宽,腹大,十字部宽平。臀部稍斜,臀端窄。尾细长,多超过飞节,尾帚大。四肢细致较短,前肢稍呈外向姿势,后肢多呈X状。蹄小,质地坚实。乳房较小,乳头短,乳静脉明显。

品种性能:邓川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07.8±7.20厘米,123.0±10.43厘米,153.0±8.20厘米,14.0±2.16厘米,239.0±41.18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3.5±5.16厘米,123.2±8.91厘米,143.4±8.9厘米,14.3±1.09厘米,227.5±40.7公斤。

品种现状: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开始,生活在云南邓川地区的白族人民就开始饲养黄牛,为让犊牛在哺乳期有足够的母乳,保持体格健壮,就选养泌乳量多的母牛来饲养。随着邓川牛选育工作的开展,品质不断提高,产奶量远远超过了犊牛所需的哺乳奶量,当地人把过剩的牛奶制作成营养价值高、香脆甜美、储存方便、有效期长的奶制佳品乳扇。在饲养过程中,选留泌乳期长、泌乳量高、奶汁浓稠、乳扇质量好的母牛及其后代,用青干草、蚕豆、豆糠等饲喂饲养邓川牛,一方面,推动了选育工作,另一方面,使邓川牛饲养量不断增加。经过不断选育,培育出了乳用黄牛,以产地命名,称之为“邓川牛”。到1959年,全县邓川牛存栏达2.82万头。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邓川牛选育工作一直比较薄弱,邓川牛与国内外良种牛相比,除牛奶乳蛋白、乳脂率、干物质含量高外,产奶量和 产肉量都不高。各地牛群因近亲繁殖,饲养管理不到位,乳用性状出现退化,乳房变小,后躯变窄,产奶量减小,体型变小。山区肉牛品种改良的不断加强,外来品种增多,加上杂交,导致纯种邓川牛数量大幅度减少。据2006年12月调查,仅有554头,成为濒危灭绝品种。
邓川牛是全国唯一产奶用的黄牛品种,适应高热气温,耐粗饲,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干物质含量高,体细胞数少,是加工民族特色食品乳扇的较好原料,也是加工高档奶酪的优质原料。目前,有关部门已注意到邓川牛的现状并认识到保护邓川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有关领导、专家到洱源县,指导邓川牛品种保护工作,积极制定了邓川牛品种资源保护目标和规划保种计划。2008年安排了保种启动经费,开始实施保种工作。但由于保护工作才开始,在技术、资金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希望有却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该品种的救助工作中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邓川牛 品种 母牛 公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