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35年育出辽宁白牛 打破了肉牛产业发展瓶颈



“辽育白牛”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辽育白牛”凝聚着30多年来我省几代畜牧科研人员的心血。本文图片均由记者徐丹伟摄

  核心提示

  养殖业中一度“拿来主义”盛行,一味地从国外引进种公牛,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种,肉牛产业怎能挺起腰杆、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

  不久前,我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辽育白牛”获得成功,为消除此类隐忧带了一个好头。

  随着“辽育白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正式予以公布,这一新品种为我国的肉牛业注入了优秀的“辽宁基因”。

  “辽育白牛”通过国家审定

  “辽育白牛”是我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许多人也许从未听过“辽育白牛”这个名字,但对“黄牛改良”却有些印象,知道那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杂交技术将本地役用黄牛向肉用方向改良的一种做法。其实,“辽育白牛”的培育,也是在1974年与我省“黄牛改良”工作同时开始的。

  去年11月,“辽育白牛”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标志着“辽育白牛”培育成功。为了这一天,我省几代畜牧科研人员付出了35年的辛勤汗水。

  自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我国就开始从国外引进优良的种公牛。起初是从欧洲引进,后来欧洲发生疯牛病,又改为从北美引进,北美也发生疯牛病后,又改为从澳大利亚引进。

  引进种公牛,既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还要受政治、经贸、疫病等多种因素制约,无论其中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引进工作,进而影响到杂交工作的开展。即使没有以上问题,输出国往往也不会把质量最好的种牛卖给我们,因此,单纯依靠引种,肉牛业必将永远受制于人。

  此外,如果进行无目的的杂交,牛群将丧失原品种的优良品质,基因型逐渐进入混乱状态,杂交再利用工作便十分困难。

  正因为如此,“培育中国人自己的肉牛品种”成了我省牛育种中心追求的最高工作目标。经过多年改良努力后,从2000年开始,省牛育种中心以高代杂交牛为基础,组织省内5个育种基点县的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辽育白牛”新品种系统选育工作,5个育种基点县分别是昌图县、开原市、黑山县、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

  “咱自个儿的牛”好在哪

  “‘辽育白牛’是咱自个儿的牛。 ” 7月9日,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蔡永清接受采访时自豪地对记者说。

  黑山县号称“辽宁畜牧生产第一大县”,也是农业部认定的“辽育白牛”生产基地县,该县的肉牛养殖户没有不认“辽育白牛”的。据养殖户反映,过去当地养的牛都是小黄牛,如今却是遍地白牛了。 “过去的黄牛,成年母牛也就三四百斤,腿贼细,小脑袋大犄角,两三岁后才能发情配种,哪比得上现在的白牛,11个月就能配种了。 ”

  据了解,我省在培育“辽育白牛”的过程中只选用了两个品种,公牛是从国外引进的夏洛莱牛,母牛是我省的本地黄牛,属于简单杂交育种,整合了夏洛莱肉牛体型大、肉用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和地方黄牛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难产率低等多项优点,成功地培育出了“辽育白牛”这个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黑山县胡家镇孤家村的金向元今年53岁,他家养了20多年的牛:“我喜欢牛,记得在1996年前后,我们这儿几乎家家都养牛,我们家养牛也从一两头发展成了一大群,最多时家里养了35头牛,院子里都快装不下了……”

  牛的销路如何?这一点金向元根本不担心,因为他养的牛几乎都是“辽育白牛”。如果家里母牛产下的是公犊,就用来育肥,长成后卖给县里的肉牛深加工企业;如果产下的是母犊,不等他张罗,很快就会被南边来的“老客”高价收走。

  为“辽育白牛”排遗传家谱

  “辽育白牛”是利用现有品种,通过有目的的杂交培育而成的。其培育过程先后经历了杂交创新阶段、横交固定自群繁育阶段和扩群提高阶段。

  我省是全国引进和饲养夏洛莱公牛最多的省份,引进和饲养的夏洛莱种公牛数量约占全国的1/4。为培育“辽育白牛”,在1974年至1999年期间,也就是在培育“辽育白牛”的杂交创新阶段,我省先后分6批从国外共引进了89头原种夏洛莱公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公牛 黄牛 母牛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