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一举多得的牛产业
在千帆竞发奔小康的路上,牛产业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对城镇居民、对相关企业,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在崛起的畜牧业中的牛经济,如何真正“牛”起来,意义不可低估。
牛产业,就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牛为原料的产业。这里的牛,不是牛郎织女中的牛——耕牛。“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早已成为历史。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牛数量锐减。同时,瞄准城乡需求,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赶着黄牛奔小康的场面。
农民要增收,畜牧业是重要来源。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的现金年收入近500元,而养牛农民出栏1头肉牛可获利400元左右。
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讲,牛肉地位从众所周知的“土豆烧牛肉”起,直至中外各大饭店和百姓家,都可谓是健康食品。还有从穿着上、皮革产品上,牛制品身价都处于高水平。以牛奶为原料的乳品业,发展前景一直看好。1999年,我国进口奶粉增到82.3%,说明国产奶粉空间仍大。中国现有上千家乳制品企业,日加工能力超过100吨的只有5%,其余大部分都在20吨以下。完达山乳业,整合了农垦系统的10家乳制品企业,企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所以,权威人士称,整合中国小企业5年之内可见成效。另外,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皮革工业企业约1.6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中国皮革工业在原料皮资源、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名列世界前茅,牛皮大有“吹”头。
牛产业一举多得。因此,许多地方在典型引路的同时,都在打牛的主意。山东省确定了肉牛等四大主导产业。河南省正在积极建设中原牛羊肉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重庆市利用近郊区、中西部和武陵山区、三峡库区的不同资源优势,同陕西省一样,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的肉牛、奶牛产业带。新疆正在积极构建牛奶、优质牛羊肉、细羊毛产业带。宁夏的奶牛、滩羊、肉牛等产业区也在建设之中。其实我国发展牛产业,已有20多年历史了,实践表明,要想“牛”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从政策、科技、管理上入手,抓好龙头企业和养牛基地两大环节。
牵“牛”出国门
要“牛”出国门,就必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实现这三化,要靠龙头企业,这既是牛产业的形象大使,又是其后劲所在。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应运而生的典范。
这家只有3年历史、投资5.1亿元、资产总额已达13.8亿元的“皓月”集团,直接带动全省5万养牛户、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养牛业致富。牛肉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牛肉出口加工基地。年销售收入6.5亿元人民币,投产以来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被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全国肉类企业二十强”之一,成为“纳税先进大户”、“出口创汇大户”和被吉林省列为“十五”期间的百亿工程之一。产品还被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评为“穆斯林放心食品”和被国家绿色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
“皓月”以现代化农业观念审视与肉牛养殖相关的各个环节,大胆突破传统屠宰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农业资源,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在全省35个县(市)、区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和牧业小区,保证了养牛农民“零风险、稳收入”。他们在带动吉林省农民发展养牛业中,每年可转化粮食秸秆300多万吨。为鼓励农民养牛,促进育肥牛交易,公司还建立了一座大型封闭式牛羊超市,可同时容纳3000头牛、3500只羊进行交易,正向东北地区牛羊交易中心目标迈进。皓月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的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养牛奔小康的积极性。当然,我国牛产业的“龙头”并非皓月一家,还有历史相对悠久的“国家队”中牧集团和其他大企业,如以乳制品见长的黑龙江完达山、河北的三鹿、上海的光明、内蒙古的兴发等,经营上各有千秋。
从老子故里看养牛
牛产业实现“三化”,必须以基地做后盾。众多基地中,老子故里很典型。
2000多年前,在安徽阜阳有“老子骑青牛出关飘然隐踪”的佳话,公元2000年底,著名相声演员笑星牛群出任安徽蒙城县副县长一事,足以表明这里养牛业的好势头。2002年安徽省约存栏黄牛401.63万头,出栏218.41万头,牛肉产量28.54万吨,分别约是1978年存栏、出栏、牛肉产量的4倍、40倍和50多倍。20多年改良黄牛1100万头,繁殖各类改良牛770万头,每头牛较当地牛多卖300元左右,仅此一项农民增收23.1亿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3/2006-01-12/12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