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鸭病防治

鸭寄生蠕虫病背孔吸虫病


背孔吸虫是由纤细背孔吸虫寄生于鸭、鹅等家禽和野禽的盲肠、直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纤细背孔吸虫对鸭、鹅尤其是雏鸭、雏鹅危害性较大,大量感染时常引起致病,甚至死亡。本病分布于欧洲、亚洲等国家以及我国各省市。

  1.病原及流行特点纤细背孔吸虫属吸虫纲、背孔科。

  虫体呈长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大小为2.2~5.7毫米×0.82~1.85毫米。口吸盘位于体前端,无腹吸盘和咽腹面有3行腹腺,腹腺呈圆形或椭圆形,中行有14~15个,两侧行各有14~17个。睾丸分叶,左右排列在虫体的后端;卵巢分叶,在两睾丸之间;梅氏腺位于卵巢前方。子宫左右回旋弯曲,位于虫体后半部;生殖孔开口在肠分支的下方。卵黄腺呈颗粒状,位于虫体后半部的两侧。虫卵小,呈长椭圆形,淡黄到深褐色,大小为18~21微米×1.0~1.2微米。

  2.生活史虫卵随禽类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的适宜温度下,4日内孵出毛蚴。毛蚴侵入淡水螺(萝卜螺、扁卷螺及椎实螺等)体内经11天发育为胞蚴,后变为雷蚴和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形成囊蚴。禽类吞食含囊蚴的水草或螺蛳而遭受感染,童虫附着在盲肠或直肠壁上,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3.临床症状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寄生部位肠黏膜损伤和炎症,虫体分泌的毒素使患禽贫血和生长发育迟滞。患病雏鸭羽毛乱无光泽,精神,食欲不振、下痢、消瘦贫血、运动失调、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感染时常导致死亡。

  4.病理变化病死雏鸭剖检可见盲肠和直肠黏膜附有虫体,肠道黏膜出血,呈卡他性肠炎。虫体大量感染时可见盲肠黏膜糜烂,严重出血。

  5.防治措施本病的防治措施可参照防治前殖吸虫病的办法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类 病原 萝卜 羽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