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肉鸭饲养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摘要 本试验就不同抗生素(选用土霉素和氯霉素)与益生素先后饲喂樱桃谷肉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共分10个组,其中9个组为试验组(采用L934)正文方案设计)和1个对照组。全期35d,其中第1~7d为预试期,第8~14d选用土霉素,第15~21d选用氯霉素,第22~35d选用益生素。结合日增重、料肉比、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土霉素用0.2%、氯霉素用0.05%、益生素用0.3%,其先后使用饲喂肉鸭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抗生素益生素肉鸭效果
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一0414(2000)07- 0026- 03
抗生素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己有50年的历史,能显著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及经济效益,但同时存在着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等弊端。益生素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添加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毒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与抗生素相比却有着饲用效果不稳定的弱点。因此,研究抗生素和益生素的配伍使用就显得格外必要,其已成为饲料添加剂研制的一个新课题。据李梅(1996)和聂志武(1998)报道:益生素能与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先用抗生素后用益生素饲喂畜禽优于单独使用和同时使用的效果。但国内有关抗生素与益生素的联合使用的研究报道,主要是定性分析并且主要见于肉鸡和仔猪上,在肉鸭上的定量分析未见报到。因此我们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肉鸭先用抗生素后用益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在添加不同水平的抗生素与益生素组合中,筛选出一个最佳水平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抗生素选用土霉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5g/片)和氯霉素(中国长征制药厂生产,0.25g/片),益生素选用加酶益生素968-1(宝来利来(泰安)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活菌总数>50亿FU/g )
1.2 试验地点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养鸭场。
1.3 试验动物
由成都正大种禽场提供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只。
1.4 试验设计
肉鸭饲料中土霉索、氯霉素、益生素的添加水平为0.05%、0.10%、0.20%:0.05%、0.10%、0.20%:0.075%、0.15%、0.30%。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使用表安排试验组,将表中抽象水平换成具体水平,并设对照组一个,共同组成试验方案,见表1。
表1 试验方案
组别 8~14日龄 15~21日龄 22~35日龄
土霉素(A) 氯霉素(B) 益生素(C)
1 1(0.05) 1(0.05) 1(0.075)
2 1(0.05) 2(0.10) 2(0.15)
3 1(0.05) 3(0.20) 3(0.30)
4 2(0.10) 1(0.05) 2(0.15)
5 2(0.10) 2(0.10) 3(0.30)
6 2(0.10) 3(0.20) 1(0.075)
7 3(0.20) 1(0.05) 3(0.30)
8 3(0.20) 2(0.10) 1(0.075)
9 3(0.20) 3(0.20) 2(0.15)
10 0 0 0
1.5 饲粮配制
参照樱桃谷肉鸭的最低营养规格(英国樱桃谷种鸭公司建议),按肉鸭前期(0~21日龄)和后期(21~35日龄)分别配方(见表2),并加工成不含抗生素和益生素的粉料,然后按试验设计要求加入不同水平的抗生素和益生素组成各组的试验饲料。
表2 基础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表 %
原料 基础料Ⅰ(0~21日龄) 基础料Ⅱ(22~35日龄)
玉米 55 61
豆粕 29.5 15
次粉 4.5 10
菜籽饼 4 7.5
鱼粉 4 3
骨粉 2 2
Lys 0.5 0.42
Met 0.2 0.2
CaCO3 / 0.5
Nacl 0.3 0.4
CP 22 17.69
ME(ML/Kg) 2.9 2.94
Ca 1.0 1.15
p(有效) 0.55 0.51
注100%Kg饲料添加40g禽用多维和100%微量元素添加剂以及10gVA、VD。
1.6 试验方法
1.6.1 试验分组:将1日龄300只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组,进行一周预试,在预饲期内,各组均只喂基础料Ⅰ。在第8日龄早晨8:00空腹逐只称重,并淘汰过弱和生长过快者,最后将各组相互进行适当调整,使各组在数量及平均体重上差异不显著(P>0.05)后开始按试验方案进行正式试验。
1.6.2 饲养管理:所设10个组均在同一鸭场饲养,饲养管理条件一致。即均采用地面垫料平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24h连续弱光光照(试验前10d用红外线灯保温),每天记录各组饲料消耗量,死亡只数,并于试验结束(35日龄)时早上8:00分别对各组逐只空腹称重,并作好记录。其余饲养管理按肉鸭常规饲养管理进行。
1.7 试验时间
1999.3.18~1999.4.22
1.8 试验测试项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a/3/2006-01-13/14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