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饲养管理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鸭体温升高,两脚麻痹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有“大头瘟”之称,食道粘膜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
一、病原和流行病学
本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病原广泛存在病鸭体内各器官组织、血液、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其中以肝、脾、脑组织含病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热和普通消毒药较敏感。1%-3%火碱溶液,5%甲醛溶液等均能较快地杀死病毒,其他如直射阳光,高温干燥等因素,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繁殖,但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自然情况下,任何年龄、性别及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在不同品种中,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发病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是因为大鸭放牧受传染的机会多。
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其次是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交配以及通过呼吸道也可以传染,某些吸血昆虫也可能是传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二、鸭瘟症状
健鸭感染后,病初体温升高至43℃以上,可稽留3-4天,体温升高后,喜欢水,食欲减少或废绝。其典型症状是神经麻痹导致两翅下垂,两腿无力,行走困难,卧地不起。流泪、眼睑水肿,分泌脓性渗出物使眼睑粘着,严重时眼睑粘膜有小点出血或溃疡。部分病例头颈水肿?大头瘟?。鼻腔流出浆液或粘稠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伴有湿性罗音,严重下痢,排绿色或灰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常附有稀粪结块,泄殖腔充血、水肿外翻,甚至有黄绿色伪膜。病到末期体温下降,精神极度衰竭,不久死亡。病程一般为2-6天,急性者出现停食后1-2天即死亡。慢性也可拖延1周以上。少数病例能耐过康复。死亡率在40%以上。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一般减产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升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
三、部检变化
解剖尸体可以看到一般败血病的病理变化,皮肤粘膜和浆膜出血,头颈皮下胶样浸润,口腔粘膜,特别是舌根、咽部和上腭粘膜表面有淡黄色的假膜覆盖,刮落后露出鲜红色出血性溃疡。最典型的是食道粘膜纵行固膜条斑和小出血点,肠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粘膜坏死,结痂;产蛋鸭卵泡增大、发生充血和出血;肝不肿大,但有小点出血和坏死;胆囊肿大,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有些病例脾有坏死点,肾肿大、有小点出血;胸、腹腔的粘膜均有黄色胶样浸润液。
四、综合防治
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毫升,3日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但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鸭瘟无效果;因此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诱发因素。?饲料的变换,饮水、用具等的消毒?,提高鸭群健康水平,增强机体抗病力。
2、禁止从疫区引进种蛋、种雏,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3、鸭场要健全必需消毒设施,有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时刻掌握疫情信息,防止该病毒侵入场内,确保鸭群安全。
4、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病鸭群停止放牧或水中放养。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对疫区的鸭群,其体温在42.5℃以下可用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要求一鸭一针更换针头,可收到良好效果。
5、接种鸭瘟弱毒疫苗的,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接种,通常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稀释倍数根据每只份注射量而确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鸭瘟 坏死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