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蛇技术

蛇类的活动规律


    ⒈  无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蛇类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蛇的种类分布不同,蛇类的活动规律也明显不同。以山东省为例,无毒蛇的活动规律大致是这样的:每年的4月(阳历)中旬左右,当外界气温慢慢地上升到15~18℃时,各种蛇类均从冬眠中醒来,纷纷从冬眠的蛇窝爬到洞口或到向阳处晒太阳。5月以后,气温基本上稳定了,蛇类便出窝活动、喝水,寻偶交配。但对投喂的食物不太感兴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蛇进食。进入6月份,北方的天气已经很热了,蛇类进食能力明显增多,大都进入蜕皮高峰期。7~8月份是暑期和梅雨季节,也是蛇类的产卵期。此季它们经常在水边活动,甚至将整个身体都浸泡在水中,只露出蛇头浮出水面,还有的则整天盘蜷着身体在阴凉处休息,活动时间大多在清晨或夜间。9~11月份,温度适中,比较适合蛇类的生活习性,故活动量和吃食量明显增多。进入11月份天气逐渐转凉,上旬天气暖和时还见蛇类进食或晒太阳;一旦进入下旬,气温明显转低,蛇类便进入了冬眠前期。12~翌年4月上旬是蛇类的冬眠期,长达5个多月。

    ⒉ 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毒蛇的活动规律跟无毒蛇一样,也是因地域和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喜欢白天觅食活动,如眼镜蛇、眼睛王蛇等,蛇类科学家称之为昼行性蛇类;有的喜欢昼伏夜出,如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龟壳花蛇等白天怕强光,喜欢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称之为夜行性蛇类;有的喜欢在弱光下活动,常在清晨、傍晚和阴雨天出来活动觅食,如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称之为晨昏性蛇类。

    毒蛇的具体活动时间还与所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相关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蝮蛇,多于傍晚前后捕食蛙类和鼠类;但“蛇岛”蝮蛇则于白天在向阳的树枝上等候捕食鸟类;新疆西部的蝮蛇也常于白天捕食蜥蜴。

    毒蛇的活动规律又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每年的3月中旬(惊蛰至清明),毒蛇由冬眠状况慢慢苏醒过来,但其反映迟钝,动作缓慢,是野外捕蛇的好季节。4~5月(清明至小满),毒蛇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四处觅食,但爬行速度还是比较缓慢,加之又是蜕皮和交配的季节,也是捕蛇的好季节。6月(小满至盛夏之前),毒蛇经常外出觅食、饮水、戏水,进入活动的旺盛期。7~8(小暑至处暑前),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多数蛇类完全离开冬眠的场所,迁至隐蔽条件好的水边生活,多在早晚或夜间外出活动和觅食。9~10月份(白露至霜降前),毒蛇二度进入活动频繁季节,觅食量大增。“秋风起,三蛇肥”,说的就是此季,它通过大量捕食来增加体内营养的贮量,为冬季越冬和御寒打下基础。11月(霜降)以后,当气温下降至13℃以下时,毒蛇便陆续进入窝(洞)冬眠了,直至来年春暖花开之季方才苏醒过来。

    ⒊ 后沟牙类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后沟牙类毒蛇隶属游蛇科,是介于毒蛇和无毒蛇的中间种类,此类蛇多属中小型蛇类,故人工饲养多以体型稍大的赤链蛇、虎斑蛇为重点饲养对象。

    通过养殖发现,这两种蛇的生活规律也是介于毒蛇和无毒蛇之间。如虎斑游蛇,多于暴雨或阵雨过后便倾巢出动,继而大量捕食;有些性急的捕食后不管是不是头部,则一味地往口腔内硬吞。赤链蛇属于夜间活动的蛇类,多在晚8时以后出窝活动、觅食,一直到次日凌晨东方发白之时再返回原洞;此蛇白天很少活动,若发现白天有在窝外活动的多为病蛇,应引起注意;但将身体全部浸泡于水中、只露出头来呼吸的,则是健康蛇。

    中华水蛇多作为人工养蛇的饲料蛇,此蛇夏天爱将身体泡于水中,样子与赤链蛇相仿,只是多条或几十条常常缠绕在一起;还有相当一部分水蛇极善攀爬在树干、树枝或小灌木上纳凉;此蛇抗寒能力和耐饥饿能力都很强,适合养殖后用来饲喂王锦蛇和大型赤链蛇,眼睛蛇和银环蛇也喜欢吞吃它。

    ⒋ 投喂会改变蛇类的活动规律吗?

    蛇类虽然相貌丑陋,呈凶恶状,给人以恐惧感觉,实际上它的胆子非常小,还是很怕人的。因此,进场投食时尽量动作麻利,不要大声喧哗,尽量减少在蛇场内的逗留时间,以免因进场人员多或滞留时间长,造成其活动反常,致使所投喂的食出现不该有的“剩余”,继而加大明晨的劳动量,使人力、物力直接受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霜降 清明 小满 处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