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做大草食动物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浙江省畜牧业尤其是草食动物产业大有作为。浙江省长期受到山多、耕地资源短缺的制约,但各地围绕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发展,采取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农田种草、秸秆资源利用等措施,奶牛、湖羊、浙东白鹅及长毛兔、獭兔等草食动物稳定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全省实际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草食动物发展之经验和成效

  多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草食动物产业的发展,在多个五年畜牧规划中都强调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节粮型畜牧业,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着成效。

  以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为导向,突出在欠发达山区拓展草食动物发展空间。

  据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草原普查,浙江省有可利用草地3113万亩,发展以山羊、肉兔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条件优越。2001年浙江省提出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在浙西、浙北等畜牧主产区重点实行产业档次提升计划,而在浙东南地区,则充分利用山区、海岛草地资源优势发展草食动物项目,逐步形成了奶牛优势产业区、湖羊南移区块、兔业产业带等新型草食动物发展格局。其中,连续实施的“百乡万户畜牧业奔小康工程”,到目前共实施山区海岛发展特色畜牧业项目74个,涉及29个欠发达县(市、区)37个乡镇和1万多农户,户均年可增收3000元,形成文成肉兔、常山土鸡、景宁山羊等特色畜牧业示范区(带)、专业村,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畜牧业和土畜产品生产区域。其中,文成县在项目扶持带动下,肉兔产业蓬勃发展,饲养量达到170万只以上,兔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上,达到340元。

  以品种结构调整为导向,突出提升草食动物产业化水平。

  按照浙江省确定的稳定生猪、家禽,积极发展奶牛、兔、湖羊等草食动物的战略思路,全省上下积极以品种结构调整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草食动物的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建设。

  一是兴建畜牧小区,不断推动规模化养殖。仅2007年~2010年,全省共创建或新建、改扩建各类省级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103个,带动各地发展2000余个,其中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类规模场(小区)占10%左右,有效地推进了草食动物的规模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全省奶牛规模化水平达到了95.4%,羊和兔的规模化水平也接近40%,生产方式逐渐开始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新格局。

  二是强化良种选育,不断提升生产性能。加强畜禽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普及应用奶牛人工授精技术,鼓励各地制定了湖羊、浙系长毛兔、浙东白鹅等草食动物品种的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举办赛羊会、赛兔会、白鹅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普及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生产性能。如,羊出栏率由2001年的71%增至到2009年的102%;奶牛单产也由2000年的每头4173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每头5364千克;长毛兔每只平均产毛量从1985年前的350克,提高到目前的核心群年平均产毛量2000克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推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个草食动物品种发展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养殖模式,如临安正兴牧业有限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了“1+6”现代养羊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养羊业的发展。“1+6”现代养羊模式,是指一个农户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养羊,达到“六个一”指标,即基础繁殖母羊25只以上、离地羊舍80平方米以上、人工牧草基地2亩以上、饲料切草机1台、青贮窖10立方米以上,达到年出售商品肉羊60只、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推广楼层式养羊、分群饲养、放牧+补饲等“六推六改”技术。

  四是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优势,积极实施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奶牛保险和各类项目等,加快培育现代草食动物生产经营主体,扶强扶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和品牌效应,并逐步形成了象山的种草养鹅业,杭嘉湖地区的湖羊优势产业区,嵊州、苍南、宁波等地的肉兔、长毛兔和獭兔产业带,有效地促进了草食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省草食动物产业产值33亿元,占畜禽养殖业产值404亿元的8.17%。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产业化 饲料 品种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