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养殖场的综合防疫


近年来,集约化养殖业突飞猛进,人们引进更优良的品种,以期望更高的生产性能和更低的消耗,然而,人们在引进良种的同时也引进了新的疾病,这就给畜禽养殖业重新构成了风险。为了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当务之急是执行科学合理的综合防疫措施。
严格卫生防疫规章制度
将防疫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以控制为目的转变为以净化为目的。把基本点放在畜禽不带毒或少带毒。
不仅注意好畜禽疾病的控制和净化,还应当同时注意对环境的控制和净化。
不依赖疫苗和药物,将预防接种和投药作为综合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把好四个关口,即入场关、入生产区关、入圈舍关、入口(采食、饮水、呼吸)关、实现有效隔离,建立真正的封闭式管理。
搞好防疫,严字很重要。有了好的防疫制度,还要严格管理,才能付诸实施,防疫才能奏效,决不能搞外松里紧,上松下紧,要全员行动起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免疫接种计划和免疫程序
任何疫苗在接种前,养殖场必须对疫苗的种类、批号、厂名、外观质量、有效时间及免疫头份作好完整的记录。在接种过程中,疫苗的稀释比例、剂量、接种方法等项要按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免疫程序的确立。由于疫苗种类和接种生产用途和饲养期不同,根据本场疫病的流行情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畜禽的母源抗体等来制定出合乎本场的免疫程序。
免疫时机的确定,由畜禽的母原抗体的水平来决定首免的时间。具体是在母源抗体的临界值接种疫苗,这时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的滴度最高,均匀度也最整齐。
免疫途径。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法,气雾、大雾滴免疫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免疫方法。主要是根据畜禽的日龄,疫苗的种类,毒株的强弱以及在畜禽体内大量繁殖的部位等因素决定。
免疫效果分析。作疫苗接种时要保质保量,以确保免疫效果,因此在预防接种前,还应定期地对使用的疫苗进行检测,根据疫苗的效价变化,相应地调整疫苗的用量,保证每次免疫每只畜禽都有足够的有效疫苗量。免疫效果的评价通常是根据抗体监测的结果以及对免疫畜禽的免疫部位目测实现的。
免疫失败后采取的措施。一旦免疫发生失败,首先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由于免疫畜禽的疾病造成的,因为人为的原因,查清原因后,再作相应的处理,或者采取加强免疫、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或者选择淘汰。
种群检疫净化措施
引种时,要作好疫情调查,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确立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出场畜禽不能返回本场,外购种畜禽也要做好疫情调查。
种群的检疫净化与育雏期的环境控制及合理的防制措施同样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对各种烈性疫病,为了防止其垂直传播,定期进行检疫,检出的阳性畜禽要坚持淘汰。
卫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减少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消除传染的危险性。因而消毒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认真,二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养殖场大门口、生产区进出口、料车进出口,粪车进出口,要派专人在此道路关卡从事管理工作,并要有登记记录,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并谢绝参观。
环境消毒。进畜禽前,圈舍要经过五步消毒,即机械清扫、高压冲洗、甲醛熏蒸消毒、火焰消毒、消毒液喷雾消毒。有条件的地面要喷洒2%火碱液。圈舍周围1.5-2.5米范围内用生石灰消毒。养殖场场区道路、建筑物要定期消毒。
人员消毒。饲养员在进入生产区时要先换衣,洗手,脚踏消毒池,并用紫外线照身消毒1至2分钟,然后经过有自动喷雾消毒装置的消毒室。饲养人员,固定岗位,不得随意乱窜。发生疫情时,畜禽舍饲养员要隔离,按规定时期,才能解除封锁。
用具消毒。饮水器和料槽,每周清洗一次,先用消毒液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炎热季节,每周二次,然后再用高锰酸钾水消毒。医疗器械冲洗后,再煮沸消毒。
带畜禽消毒。采用大雾滴喷头,喷洒舍内各部位、设备,喷洒畜禽时,喷头离畜禽头上方15至20厘米左右,每周2~3次,发病时,每月一次。且注意不同消毒液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交叉耐药性。
饲料卫生不可忽视。一是饲料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能发生霉变;二是经常检查原料质量,发现霉料不许进入配料车间;三是成品料存放时间要短,最好是现加工现饲喂,把饲料通过热蒸气加热80℃后制成的颗粒料消毒效果最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体 处理 检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