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预防:
温疫是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中多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而且起病急骤,来势较猛,病情较重,对养殖业易造成严重危害。我国自古以来,在认识到温疫病是可以传染和发生流行的基础上,积累了预防温疫病发生、传染和流行的许多经验。事实证明,温疫是必须预防,又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进一步掌握温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发掘和运用中兽医医药学方法,更好地预防温疫的发生。
中兽医医药在几千年制伏温疫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经验。概而言之,实为扶正与驱邪两大途径。
1. 加强饲养管理,培固正气,强壮体质:
《内经》中明确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时又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千”。所以增强畜禽机体正气,就可以提高机体抗御温疫入侵的能力,从而使温疫不能入侵机体,或即使感受了温疫也不会发病,或即使发病其病情也较轻微,易于治愈、康复。应做到: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体质;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加强保护措施;避免应激反应,减少疾病发生;注意环境卫生消毒,防止温疫的传入;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增强畜禽机体正气。兽医古籍中,对畜禽温疫预防扶助正气记载较多。如《元亨疗马集·八证论》中指出:“疾困病患,在人所制;驰驱喂饮,贵于中节”。《活兽慈丹》中载:“故豢养刍茭,必中乎节,斯瘟黄疫疠不染其身。凡蓄养于水者,须察温凉之性;而蓄于山者,当知向背之情;暑湿寒温,四时宜顺其序;勤劳苦困,一日不可偶轻;调剂和平,人之安者物斯阜;滋生蕃息,守以慎者观厥成。”《陈敷农书》中说:“死畜之肉,经过村里,其气尚能相染,欲病之不相染,勿令不病者相近。”《活兽慈丹》中还指出:“疫疠流行,传染乡井城镇,或温人染畜,俱当避之,牛马染证,俱当避焉!”。以上说明中兽医医药学在温疫病的扶助正气和预防上是十分重视的。
2. 调阴阳以抗外邪
预防温疫久经考验的方药很多。细审其方,思路决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以平为期。
2.1四时调理,以补气抗邪法: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为扶助正气,可内服药物。《蕃牧篡验方·四时调适之宜》载:“春季……宜灌茵蔯散或木通散,……夏季宜灌消黄散并茵陈散,……秋季宜灌理肺散、白药子散,冬季宜灌白药子散、茴香散”。由人参等16味药组成的神仙百解散,“常服辟温疫,治劳倦”。
2.2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药虽多,用于预防温疫的则只有贯众、升麻。陈土铎谓:“贯众,实化毒之仙丹。毒未至可预防,毒已至而可以善解,毒已成而可以速祛。”《本草经疏》谓:“疫气发时,以此药置水中,令人饮此水则不传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贯众对各型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脑炎病毒等有明显的抗毒作用。升麻,《神农本草经》谓:“主解百毒……辟温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2.3芳香辟秽法: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活兽慈舟》中载:“雄黄四钱、甘松五钱、北细辛三钱、苍术四钱、槟榔四钱、青皮三钱、前仁三钱、降真香三钱、牙皂四钱、藿香五钱、丁香二钱、朱砂、辰砂各二钱、川芎,共为极细末,用黄纸将药裹拈成条,早夜时熏,或午间,或夜晚,或更深焚熏,此方无论疫疠时证可避。或夏冬春秋焚熏,亦无外邪杂证,即牢内蚊虻涴浊腥臭,毒虫蛇蝎等亦能解,若果时熏,不但不染外证,纵染证者,亦能熏解。据《中药大辞典》载,上述药物点燃,对多种细菌有杀死或抑制作用。
2.4以毒攻毒法:在温疫传播时期,用雄黄等药以毒攻毒,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医方简义》的避瘟丸,由雄黄、鬼箭羽、丹参、赤小豆组成,服之“可不染温疫也”。《圣济总录》谓:“凡时行温疫,皆四时不正之气,感而病者,长少率相似。此病苟不辟除,多致传染。宜有方术,预为防之。”因此,推出了雄黄丸等“辟温疫不相染”的方剂。《验方新编》谓:“雄黄研细末,水调,多敷鼻孔中,与病人同床,亦不传染,神方也。”
2.5发散郁火法:火郁于内,则易感外邪。古人用麻黄等发散肺经郁火以防温疫。《日华子本草》谓麻黄“御山岚瘴气”;《圣济总录》中“辟温疫不相染”的方剂绝瘴散就是以麻黄为君药。李时珍谓:“麻黄乃肺经专药……实为发散肺经郁火之药。”而麻黄对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多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的现代药理研究,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些注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11-20/11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