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畜禽氟乙酰胺中毒的诊治


饲养环境条件差和管理不善等易导致畜禽误食氟乙酰胺(敌蚜胺、1081)灭鼠毒铒中毒现象的发生,牛羊等中毒后,发病急,常规解毒药治疗无效,致死率可达100%。
1 临床症状
家畜中毒发生前无前驱症状,典型症状出现后2~3h迅速死亡。
1.1 山羊 体温正常,呼吸急迫,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口吐白沫,行走不稳,全身肌肉震颤,后期瞳孔散大,视物不清,角弓反张,倒地抽搐死亡。
1.2 牛 严重者突然出现肩胛或后肢肌肉震颤,被毛逆立,瞳孔散大,怒目圆睁,呼吸心跳加快,2h后倒地抽搐死亡。症状较轻者,呈阵发性不安,精神紧张,视力模糊,后肢蹒跚,出汗,小便频繁但尿量少。
1.3 猪 突然发病,体温正常,后期稍低,瞳孔散大,口吐白沫,全身肌肉颤抖,行动失调,低头横冲,或作转圈运动,倒地,四肢乱蹬似游泳状,口空嚼,鸣叫,很快死亡。
1.4 狗 突然鸣叫,四处乱窜,伸舌流涎,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加剧,体温正常。
1.5 猫 口吐白沫,鸣叫,翻滚蜷缩一团,倒地抽搐,症、状出现2~3h后死亡。
1.6 鸡 发病较多,口吐粘沫,倒地抽搐,很快死亡。
2 剖检
剖检山羊3只,可见肝略肿大、质脆、色暗,心内膜、膀胱有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其它未见异常变化。剖检牛2头,可见瘤胃、网胃、瓣胃粘膜部分脱落,小肠粘膜充血、出血,浆膜点状出血;心脏、心内膜和脑膜有出血点;肝脏轻度肿胀,胆汁多而稀,肺瘀血性水肿。剖检猪5头,血呈酱油色,胃肠严重臌气,胃粘膜大片出血,肠粘膜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心脏和心内膜有出血点,心肌松软。
3 氟乙酰胺化验室检测
3.1 纳氏试剂配制 取升汞7g加蒸馏水100mL,碘化钾10g加蒸馏水30mL,25%氢氧化钾溶液400mL,将3种液体混合过滤,避光保存。
3.2 用市售的“闻到死”鼠药毒饵为对照,分别取5g加入纳氏试剂20mL,试剂淡黄色变为红棕色,证明有氟乙酰胺存在。
3.3 取病死牛、羊胃内容物各10g,加入纳氏试剂30mL,试剂呈红棕色,为阳性反应。
3.4 对上述病料用羟肟酸反应,显微结晶反应,均证明有氟乙酰胺存在。
4 治疗
4.1 治疗应本着早、快原则,采取洗胃、解毒和对症治疗综合措施。首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洗胃,或用特效药物解氟灵(每只10mL,含乙酰胺0.1g/mL),家畜注射剂量为:猪2mL/kg,犬4mL/kg,猫5mL/kg,牛2~3mL/kg,羊1.5mL/kg,2h后重复给药一次。
4.2 为缓解临床症状,200kg体重牛配合使用下列配方: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0mL、肌苷40mL、维生素C100mL、10%樟脑磺酸钠30mL和葡萄糖酸钙100mL,6h后再次给药一次。呼吸极度困难时,用尼可刹米肌注缓解。
5 小结与讨论
5.1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为一种五色、无味、剧毒的有机氟农药,猪口服致死量为0.3~0.4mg/kg,犬、猫误食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的鼠后能引起二次中毒。该药对人、畜危害较大。口服、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时都能中毒,故称“闻到死”。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鼠药市场管理,在农村广泛宣传氟乙酰胺的危害性,指导农民选用低毒安全鼠药,确保畜禽生命安全。
5.2 家畜误食氟乙酰胺毒饵和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后进入机体,经水解脱胺形成氟乙酸,氟乙酸与乙酰酶A作用,使三羧酸循环中断,柠檬酸积聚,血中柠檬酸含量增高,引起机体代谢障碍,能量供应不足,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首先受损害,使动物在短时间内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而猝死。所以,治疗本病应采取早、快的原则,选用特效解氟灵时,剂量可比说明剂量增加1~2倍,疗效更佳。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羊 胆汁 剂量 毒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