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禽流感疫病与消毒操作规范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病于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一旦此病暴发,往往会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对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据报道,现已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有8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病鸡可能见有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窦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可能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极度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做好禽流感疫病的防治工作,养殖场的日常消毒尤为重要。做好消毒工作,首先饲养场管理者要确立科学的消毒操作理念。只有建立良好的消毒操作规范,才能减少微生物对鸡群的侵害,使养殖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消毒操作规范可依照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原则制定。
原则1 危害分析
确认由接受到运输过程中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微生物污染和物理风险。
原则2 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可减少或消除灾难,消毒操作规范详述了各防治计划所采取消除微生物风险的行动细节,以及应采用的消毒剂。
整个消毒操作过程必须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性衣着,手部消毒,足履浸池消毒,工作人员进出鸡舍或孵化室时尽可能进行淋浴。
原则3 危害下限
必须将危害降低至下限,依据消毒操作规范清洁和消毒,可以确保微生物所造成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极限(例如将环境中沙门氏杆菌的数量减少99.999%)。
在每一步骤观察并衡量清洁和消毒操作以确保各步骤的风险都降到最低,根据研究以下4个方面是必须执行防治污染的关键区域:(1)鸡蛋;(2)可能污染鸡蛋的各种平面;(3)风力造成的污染;(4)可移动的设备和工作人员。
原则4 改正
如果各步骤的风险极限未能降至下限,必须采取行动改正,详细检讨各执行程序,确定一切依据消毒操作规范的指导原则。
原则5 记录
维持记录,随时可以审查是否正确和持续地执行消毒操作规范,操作中所采用的消毒剂,风险下限,清洁计划,以及任何改正行动等记录,提供控制和监督的文字资料,采取法律行动时,完整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原则6 核查
核查检测和核查步骤可以确定HACCP系统发挥适当的功效,测试通常由外来人士或外界组织进行,规范可以提供细菌学测试、数据核查、剂量测试,以及专业的技术建议。
上述6个原则中,1~5实际上是一步接一步的,所以也有人把这6个原则称做6个步骤。
防治禽流感疫病的暴发,按照HACCP原则制定出消毒操作规范后,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消毒操作规范执行,加强消毒措施的落实尤为关键。推荐消毒药为:生产场区用2%~3%烧碱+0.1%季胺盐。该配伍可提高10倍的杀毒、杀菌能力。鸡舍门口消毒池用1∶400二氧化氯消毒液。带鸡消毒用0.1%~0.2%过氧乙酸或1∶400有机氯,每天1~2次,交替使用。粪便用0.2%~0.5%过氧乙酸(可能是甲或乙液混合)+1∶200有机氯,过氧乙酸同时有降低舍内氨气的作用;用碘制剂消毒也有效。空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效果最好,一般用于进鸡前的空鸡舍、孵化厅与鸡舍操作间的熏蒸消毒和环境喷洒消毒。加强生物安全,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出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播媒介。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种蛋、雏禽等产品的调入要经过兽医检疫;新进的雏鸡应隔离饲养一定时期,确定无病者方可入群饲养;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进鸡及其制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禽流感 消毒剂 检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