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院肿瘤防治中心的课题组已经研制出一种抗病毒新药,实验证明可有效预防禽流感。该药目前正处在动物试验阶段,并准备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有望展开临床试验。
据课题组的黄文林教授介绍,1999年,他在实验中发现,代号为“E10B”的基因蛋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发现),可干扰H7N7型流感病毒复制。
2000年开始,课题组开始着手对该基因蛋白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通过20余名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研发出含该基因蛋白的抗病毒新药,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多瘤病毒和口蹄疫病毒都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研究人员专门为该基因蛋白添加了基因载体。它可以刺激上呼吸道表面形成保护性粘膜,使病毒难以进入呼吸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这个“发射架”的推动下,基因蛋白进入免疫系统,调动T、B免疫细胞吞噬病毒的活性,使机体免疫能力大为提高。该基因蛋白更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且没有毒性、无副作用。
据悉,课题组已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次病毒攻击实验,在带病毒的细胞中加入该药物,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在30多只猴子身上获得实验成功,年底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久将有望用于临床试验。据悉,这种药物将制成喷剂,市民只要将其喷入口中,药物一经进入体内,会在上呼吸道形成一种抗病毒蛋白,在黏膜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可对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形成干扰,防治病毒的发生。
“人禽流感的暴发给这个社会带来恐怖的阴影,但实际上,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只要掌握了病毒基因的变异规律及流行特征,及时予以控制,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禽流感的发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文林教授如是说。据其介绍,这项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的科研项目,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黄文林教授为首的专家们对30多只猴子进行连续三周的实验,最终发现该干扰基因在进入动物体内后,能够产生很好的机体免疫反应,有效抵抗包括禽流感H7、流感病毒、腺病毒、HPV多瘤病毒、口蹄疫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的感染。专家表示,今年年底,这一研究成果将正式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一旦获得通过,将正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说起药物作用的原因,黄文林教授打了个生动的比喻:“我们就好比给一个即将发射的火箭配成一个发射架!”据黄文林教授介绍,该干扰基因的抗病毒原理很早前就被医疗界所认知,但如何形成一个病毒载体,对包括人禽流感病毒在内的多种疾病起到预防作用,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1999年,黄文林教授在美国的一项科研实验中,偶然发现,这种干扰基因对禽流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便深入研究。
这种带有干扰基因载体的药物将制成喷剂形式,市民只要将其喷入口中,药物一经进入人体,会在上呼吸道立刻形成一种抗病毒蛋白,在粘膜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也可对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形成干扰,防治病毒的发生。该药物还可以刺激体内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产生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该药物没有任何的副作用。通常情况下,每喷两到三次药物,可产生三个月的预防保护效果。据悉,通过基因载体进行人禽流感的预防,目前在世界上还很少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1-16/11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