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家禽微生态制剂应用概况及效果评析



2.6 防治家禽疾病的需要 由于微生态制剂能够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多种抗生物质,如乳酸菌素、嗜酸菌素、杆菌肽等,以及产生的有机酸、H2O2等物质,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另外,通过占位、粘附、竞争性排斥、营养物质的争夺,抑制有害菌的定植和生长,起到生物拮抗作用,从而能防治家禽疾病。
2.7 改善环境条件的需要 由于微生态制剂一方面能够阻止和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抑制肠内腐败菌的增殖,从而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微生态制剂与体内原有正常菌协同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减少亚硝氨、氨、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消除恶臭气味,减少这些物质通过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净化了舍内空气质量,有利于养禽业的持续发展。
3 微生态制剂应用效果评析
在家禽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有的效果显著,有的则不甚理想,甚至看不到明显效果,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3.1菌种 对于作物,良种能增产。对于动物,如狗,优良品种狗比普通狗价值高几十倍,甚至百倍。但作为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是否优良,则往往被忽视。并不是所选的菌种都能产生理想的生态效应,就好象不是任何种子都能增产一样,因此菌种的来源和筛选十分重要。美国(FDA)规定了40多种菌都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的选用菌种。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生产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胞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噬菌蛭弧菌和酵母菌等。规定的这些菌种只能提示给人们可以用或准许用,但对其应用效果尚有诸多因素。
3.1.1 菌种的选择 菌种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微生态制剂的生命力,全赖于其所选菌种及菌种间相互配合是否严格按微生态学规律精心筛选和制备。由于宿主的正常菌对本宿主(包括人或动物)有其特异性,因此选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要求利用本动物体内所分离的菌种,因为本动物的菌种对其宿主肠道有较强的粘附性,对其他宿主则表现低粘附性或不粘附。研制微生态制剂,所用菌种对肠道粘附力的高低应作为筛选菌种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本动物分离的菌株,由于该菌株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与宿主形成了供体和受体的共生关系,作为家禽其解剖构造和生理体温与其他动物不同,从其他处(包括人、动物、植物、土壤)分离的菌种,很难在家禽体内存活,更谈不上较强的粘附力,以及与致病菌争夺附着点。因此,菌种的选择,对家禽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3.1.2 菌种的种类 作为家禽用的微生态制剂,选择菌种的种类要多些,因为肠道本身是多菌种的,而且要选择在消化道中占据优势的种群,这样才能通过种群竞争,使制剂在体内占据优势。另外,作为复合菌剂,细菌种类的组合及配比都要经严格的科学实验,就像中药组方一样,药性相同,用量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效果。
3.2活菌含量 活菌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微生态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农业部对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规定了其最低活菌含量,芽胞杆菌≥5亿个/g、乳酸杆菌≥1000万个/g、粪链球菌≥200亿个/g、混合制剂不少于50亿~100亿个/g,在应用微生态制剂时一定要注意量效关系。
3.3制剂的稳定性 微生态制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其作用逐渐降低,如何保持微生态制剂中活菌的稳定性是研制和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酸度、机械、营养等。美国将益生菌用β-葡聚糖微囊化制成微生态制剂,在室温下能保存36个月,对活力无影响。人医用微胶囊或胶囊剂型的冻干菌粉。在动物养殖业中,由于技术和设备投资方面尚较滞后,不过有前车之鉴,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也会逐步解决。
3.4应用时效 根据笔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家禽的临床防治经验,微生态制剂宜在早期应用、幼龄期应用、应激期应用效果最明显。早期应用是指幼雏出壳后及应激期早期使用,使有益微生物先入为主,形成优势菌群。家禽幼龄期应用是由于家禽在幼龄期尚未完全建立起由正常菌构成的肠道屏障,且幼龄期免疫力较弱。家禽在成年期已建立起肠道菌群屏障,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如此时无菌群失调症,成年家禽应用微生态制剂效果相对较差。应激期应用是由于应激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菌群失调,此时应用往往取得满意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饲料添加剂 转化 筛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