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去年积重难返 今年负重前行 种业发展进入关键节点_种子市场


关键词:种业
当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种企多以玉米种子、水稻种子为主营业务。从去年下半年酝酿的玉米价格改革,为当前国内大型种企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去年底,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种业的目标任务;今年1月1日,新《种子法》施行。承前启后的2015和2016年成为种业前行的关键节点。梳理当前种业市场,供需过剩依然严重,加上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企业前行的步伐并不乐观。
  新《种子法》新机遇
  新《种子法》 2016年1月1日实施,这是《种子法》施行15年的首次大改。新《种子法》在修订中针对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制度、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审定和登记、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监管、种业安全审查评估、转基因品种监管、种子执法制度、种业发展扶持保护制度及法律责任等十个方面,对种业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新《种子法》保留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但将审定作物由原来的28种压缩到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5种,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虽然从“品种审定制度”过渡到“品种登记制度”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部分品种施行登记制度,还是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新《种子法》在鼓励品种创新和促进企业发展上开创了新的机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自主研发品种审定有“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利用公益性创新成果自主培育新品种;支持科研单位人员向企业流动;商业化育种主要由企业承担;提升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地位等。
  旧《种子法》从2000年实施15年来,中国种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内种子市场销售额780多亿元,约占全球份额的21%,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00多家;种业前50强企业的经营额由2001年的30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240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0%提高到33%。
  不过,欣欣向荣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再前进的桎梏,种业当前很多实际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科研院所参与商业育种过度,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不足;大部分种企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相当多公司还在依靠代繁和贴牌生产;急功近利,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层面都在追逐市场热点;植物知识产权保护受重视不足;人才、资源缺乏等。中国企业远没有达到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不少企业不是踏踏实实做大做强,而是希望“一夜暴富”——赌某个品种为企业带来辉煌。能否抓住机遇让种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企业任重道远。
  供需背离之势难改
  当前种子供需呈现出显著的供过于求状况。不过,种子消费者农民并没有从中受益,因为种子价格没有明显降低,而制种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市场:连年过剩,积重难返。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对种子终端市场信息观察点的信息汇总,今年春夏播市场种子供应总量充足,启动较往年推迟,除杂交棉种子价格明显下跌外,其他作物种子价格基本持平。全国春夏播玉米、杂交稻、常规稻、大豆、棉花种子及马铃薯种薯有效供给总量分别为18.46亿公斤、3.39亿公斤、8.17亿公斤、3.72亿公斤、1.20亿公斤和70亿公斤,预计种子总需求量分别为11.5亿公斤、2.5亿公斤、6.6亿公斤、3.30亿公斤、0.92亿公斤和53亿公斤。
  当前商品种子数量和市值最大的玉米、水稻种子过剩严重。以玉米为例,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约5.5亿亩,年需种量10亿~12亿公斤,而2013年、 2014年满足用种需求之后,余种分别达到5.5亿公斤、10.0亿公斤。2015年玉米制种主产区因灾大幅减产,虽然制种面积同比增加16%,收获种子仅同比增加8.5%。加上期未有效库存7.5亿公斤,2016年春夏播玉米种子供给总量18.46亿公斤。预计今年玉米种植面积5.4亿亩左右,用种量 11.5亿公斤,余种7亿公斤左右,占需种量的60%左右。
  在农资行业,不仅化肥农药深受过剩困扰,过剩也成为种业的新常态。库存高企造成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仓储费用增加、种子质量下降或报废等问题,将令企业陷入危局。
  对于过剩,最受业内诟病的是品种审定的“大跃进”。据业内专家统计,现今全国玉米育种课题组有800多个,个体育种户难以计数。众多育种人流于模仿育种,真正的创新育种乏陈可数。2014/2015年国家审定和玉米主产区审定品种共565个,但在生产中脱颖而出的品种寥寥无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种子 品种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