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机遇与积弊下的中国种业调查_种子市场


关键词:种业

2014年开年,种业很红。

  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度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几笔画出“种业大发展”前景,然而中国种业诸多沉疴如高库存、科研院校与种子企业双重竞争等依然未得解决。

  记者梳理发现,在7家种业上市公司中除了登海种业和大北农以外,另外几家201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全部出现下滑。

  这意味着中国种业库存化严重背景下,基于不同研发路径的市场分化正在加剧。

  困难的“脱钩”

  随着种业新政的不断释放,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去年12月,国办出台109号文,要求在2015年前实现“事企脱钩”。企业要着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逐步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科研单位是国内种子研发项目的主体。然而,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种子企业,由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每年只能进行购买。于是,就形成了科研机构申请国家经费培育新品种、参与商业化竞争的“双重利益”现状。

  今后的目标将是,科研院所进行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企业进行商业化育种。

  但是“脱钩”不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由于90%的育种经费、90%的育种家、90%的科研人员都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这些独立体制下,科研人员通过申请课题、项目可以拿到经费,然后评职称、评院士。因为有稳定的优越性,所以不愿意出来。

  青岛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殿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如果109号文没有配套政策的话,大部分的育种家还是会选择留在科研院所里面。这主要就是看个人选择了。

  不过,即使是在科研院所,也存在种种弊端。王殿纯解释道,一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缺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育种体系条块分割,作坊式育种,真正的育种家很少;三是市场恶性竞争,品种保护力度不够。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主要在于科研机构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张世煌认为,商业育种需要从国家层面处理好公益性研发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个强国,不可能只靠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这种作坊式的方式去做育种,而不去扶持自己的种子产业。

  种业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低

  自从2000年《种子法》出台后,我国种业逐渐市场化。2011年,国办公布8号文件以来,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去年10月,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持证种子企业5948家,比两年前减少三分之一。种子企业的结构也在优化。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企业达737家,占总体数量12.4%。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种业仍然处于集中度较低的阶段,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不多。再加上种业处于去库存时期,行业竞争激烈,国外种业巨头在科技研发、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强势更是让国内种业公司处境艰难。

  如登海种业、隆平高科这些上市公司因为科技研发能力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业绩表现较为抢眼,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则出现亏损或者盈利水平下滑。

  作为种业企业,研发育种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但不论在科研投入总额上,还是在研发投入占比上,中外之间的差距都明显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世界种业十强的研发投入总额为44.78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为18.7%,其中前五强达到41.51亿美元,研发比高达20.2%。近年,荷兰瑞克斯旺、安莎等蔬菜种子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甚至达到25%~30%。

  至于国内,大多数种企以产、销为主,在研发方面,存在只买不研的情况,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占比很少,很大一部分品种需要依靠科研单位。

  曾经的中国种业第一股——丰乐种业,目前来看,以种业和农化为主的战略目标较为清晰。据其2012年年报,种子和农化是主要盈利来源,分占总收入的37.48%、31.57%。此外,丰乐种业还有部分旅游、酒店和房地产业务。

  1998年,公司成立丰乐农科院,下设品种研究所。从2010年到2012年,丰乐种业的研发投入资金逐年增加,超过6400万,研发投入占比也在增加,不过仍然维持在3.5%以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玉米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