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民族种业与跨国种企差距何在? _种子市场



  反观国外的种业公司,采取的都是以企业为主导、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商业化育种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化导向、规模化研究、专业化分工、集约化运行。”廖西元说,这一模式使新品种的选育、繁殖、推广环环相扣、有机衔接,既符合种业的客观规律,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使前期研发与后期推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循环,企业得以迅速扩张。“跨国种子企业建立的市场导向、专业分工、流水作业、标准操作 ‘制造品种’的大工厂,是一个能够整合全球最新研发成果并能自我完善的研发体系,是其强大竞争力的保证。”小作坊和大工厂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凭借高效的育种机制,国外种业公司具备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在育种、制种、销售、服务等方面都遥遥领先。”韩俊强说,企业强种业才能强,如果国内的种业公司大不起来、强不起来,就难以与国外同行同台竞技。
  民族种业奋起直追
  着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
  要想把13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把种业握在自己手中!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民族种业吹响了奋起直追、建设现代种业强国的集结号。
  2011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种业界翘首以待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8号文件”)。“8号文件”根据“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的“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成为民族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落实“8号文件”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绘制了民族种业中长期发展的清晰路线。
  与此同时,相关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启动了“生物育种和产业化”专项,投资3.36亿元、扶持41家企业开展生物育种与产业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建立了总额15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农业部修订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种子企业的准入门槛,有效推进了企业的兼并重组,种子企业数量已由《意见》出台前的8700家减少到2012年底的6296家。
  “‘8号文件’出台以来,确立了以企业为种业发展的主体,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种业界更有信心了!只要有关部门能扎实推进有关工作,种业强国不是梦!”韩俊强说, “当前大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研发投入、兼并重组、基地建设等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
  “只有牢牢地把握种业发展的控制权,我们才能牢牢掌控农业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把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廖西元强调说。
  □延伸阅读:
  到2015年,初步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的育种新机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本完成与其所办种子企业“事企脱钩”;以西北、西南、海南为重点,初步建成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种子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监管手段和条件显著改善,通过考核的种子检验机构年样品检测能力达到40万份,例行监测的种子企业覆盖率达到30%。
  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紧密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发掘一批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基因资源,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80%以上;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的种子检验机构年样品检测能力达到60万份以上,例行监测的种子企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玉米 核心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