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湖北打造”中国种业中心” _种子市场


关键词:种业

 6月8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发改委和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打造国家种业中心”成果研讨暨评审会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副秘书长孙国华,中国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种业发展处处长马志强,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良谋,湖北省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美松,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刘纯志,湖北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张启发院士认为,我国农业受到了日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瓶颈制约,如何既保持粮食安全,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那就要大力培育和推广绿色超级稻良种。

    傅廷栋院士认为,种业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湖北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打造种业航母,增强产业竞争力。

    张燕生秘书长认为,种业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已经到来,湖北应集全省之力打造国家种业中心,重点应通过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创新型机构,促进产学研链接,实现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湖北农业价值链。

    孙国华副秘书长提出,要真正将湖北打造为国家种业中心,必须从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提高种企占领市场的积极性,提升其竞争力。田冰川副经理提出,湖北研究机构众多、高端育种人才聚集、种业差异化优势明显,要将湖北国家种业中心打造成为绿色科技发展中心、种业技术集成辐射中心、育种技术应用中心、全国种业产业集聚中心和种业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马志强处长认为,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使种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湖北要抢抓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利用育种科技优势,将科技和产业充分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深入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

    刘良谋副秘书长认为,历代荆楚儿女都有“楚国种、天下用”的梦想,打造国家种业中心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佳途径。湖北要充分科研优势、种业行业优势以及监管优势,加强供种能力建设,推进种企科研单位合作,做强做大武汉种子交易会,走“种业总部”和“种业生产基地”相结合的总部农业发展模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湖北打造国家种业中心得天时、地利和人和优势。得天时,种业被提升到国家基础性与战略性产业,脉冲式出台了种业“8号文件”和“种业规划”等含金量高的“种业新政”,为种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得地利,湖北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九省通衢的发达物流、两江交汇的肥沃土地、南北交错的种质资源,适宜众多农作物科研育种;得人和,湖北素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古有“育种鼻祖”神农氏开创华夏农耕文明,今天湖北拥有育种两院院士6人,农业科技创新力和人才居全国领先地位。

    专家们建议,湖北要积极抢抓“种业新政”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力争国家在湖北设立“国家种业中心”,重点围绕水稻、油菜、玉米、马铃薯、棉花、柑橘等湖北优势农作物进行品种研发、创新和推广,努力把湖北打造成国家种业“四个中心”: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企业集聚中心、全国种业交易展示中心以及种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为125亿公斤,市场价值400多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2011、2012年国务院接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首次把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要求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外资种业快速扩张的威胁。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全面加快种业大发展的有利政策。根据《规划》要求,预计到2015年,我国国内种业前50强市场份额可达40%,到2020年可到达60%。

    据介绍,湖北打造“国家种业中心”具有明显优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种子 种质 水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