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厅长 田家贵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意见》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了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开启了我国由种业大国走向种业强国的新征程。
蓝图已绘就,关键是心无旁骛抓落实。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作物种业大省。发展现代种业,既是我省做大做强种子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种业安全的应尽之责。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种业科研、制种、推广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作物种业强省。具体来讲,“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在提升 “四个能力”、落实“三项措施”上下功夫。
提升“四个能力”,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服务能力建设,筑牢我省现代种业发展基础。
第一,在新品种选育上实现大突破。近年来,我省加大了新品种选育创新和引进筛选力度,在水稻、棉花、油菜、西瓜、辣椒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保持国际、国内领先地位。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稻研发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正在向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攻关; “湘杂棉”、 “湘杂油”、湘研辣椒系列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我省品种选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品种选育同质化比较严重,一些重点品种的选育亟待突破,特别是缺乏能与泰国媲美的优质杂交稻品种;棉花高抗枯黄萎病、抗高温耐湿品种也有待加强研发和推广。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十二五”期间,一是要进一步抓好超级稻研究攻关,选育出5~10个高效、高产、安全、优质、高抗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水稻、棉花、油菜、蔬菜杂交品种选育上寻求新突破,巩固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和应用的领先地位。三是要积极稳妥地利用生物化学手段和植物转基因技术,选育出1~2个高抗棉花枯黄萎病品种。四要加强种业的国际合作,加大引进优质新种质资源、育种新材料、优质高产新品种力度,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200个以上,并以杂交水稻为重点,积极推进省内种子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第二,在良种生产能力上实现大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重点建设了一批品种改良中心、检测中心和良繁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种子产业水平。但从全省来看,种子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集约化程度不高、机械化水平低;受气候和市场双重影响,优良品种种子生产难度和风险加大,特别是“两系”杂交早稻种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合理规划优势制种区域布局,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使主要农作物良种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重点建设5大区域7个连片共80万亩种子生产基地;实现杂交棉制种基地由棉花主产区向周边优势产区转移,建立5万亩稳定的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基地;在省内生产条件优越的区域建立杂交油菜制种基地1万亩。同时,积极探索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制种技术,探索农村新型制种模式(制种专业合作社),确保全省水稻、棉花、油菜、玉米、蔬菜、果用瓜等作物良种种子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8000万公斤提高到1亿公斤,基本满足全省农业生产区域化、良种化、优质化的需要。
第三,在骨干种业龙头培育上实现大跨越。随着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其中,隆平高科作为全国种业第一强,占有全国杂交水稻种子25%的市场,每年有大量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国际市场,种业收入近10亿元。同时,亚华种业、金健种业、洞庭种业等种子企业也享有盛誉。但与跨国企业相比,我省种子企业规模小、科研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种子企业,关键是按照国务院《意见》精神,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推进农作物种业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在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进种业资源整合的同时,“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农作物种子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一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选育一批优良新品种;二是加强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种子品质;三是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打造湖南种子名牌。争取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1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进一步提升湖南种业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11-5-11/zz_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