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会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对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种业是农业的基础核心来说,相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当前中国种业的发展的确有些慢了。对此,业内专家提出:以自2000年12月1日施行《种子法》为标识,中国种业的市场化仅仅10年时间,远没有其他产业所经历的市场历练,还处于“原生态”。当前的中国种业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市场销售品种“多乱杂”;多数制种基地还处在企业下订单农民生产、“包产值”等的松散状态,制种企业并不能真正控制基地农户生产多少、卖给谁;国内注册有8700多家大大小小的种子公司,而多数公司并不具备新品种研发实力,种子加工水平低、技术服务体系远没有建立,距离现代化企业集团很远,更不用说与跨国集团的差距了。
当前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近几年在种子市场的异军突起可以说是国内种业加速改革的促进剂和导火索。
随着外资企业的种子产品在中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不少学者和媒体提出“洋种子威胁论”,甚至说将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实际上,在中国种子市场化之时,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经过10年的发展,种业企业有了质的飞跃,但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可能是几十年。对于外资种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设置了多重 “防火墙”,外资种子进入造成的竞争有利于国内企业进步,有利于国内种业重视研发和改革旧有体制的弊端。
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提出“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农业部配合该政策,去年公开征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正在修订之中。种业新政再次表明,对种业发展进行财政、政策等扶持,将为中国种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11-3-3/zz_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