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山东专用小麦、玉米良种补贴主推品种介绍


小麦
  品种选择注意事项:
  1.按照当地生态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各品种审定时划定的推广种植区域选择适宜的主推品种。如鲁北和胶东地区建议选择抗寒性好的品种;强筋类品种山农12号,品质优,但产量潜力一般,在推广应用时要求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优质优价;旱地类型品种烟农21号适宜旱肥地种植,不宜旱薄地也不宜高肥水地块种植。济宁16号属晚播早熟类型品种,但在2006和2007年良种补贴过程中,在用途上超出了该品种规定的使用范围,有的按普通品种的播期进行播种,播期过早,易出现冬前旺长,造成冬前冻害。因此,应严格按照适宜区域、播期和播量要求选择应用。
  2.根据地力和栽培管理水平选择适宜主推品种。如土壤肥沃,农民管理水平高的地区建议选择丰产性、抗倒性好的高产类型品种(如临麦2号、潍麦8号、汶农6号、泰山9818、临麦4号等);对土壤肥力一般,管理粗放的地区建议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稳产性好的品种;对土壤肥力较高,但常年干旱、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建议选择耐旱性较好的品种(如烟农21号、鲁麦21号等)。
  现将推荐小麦品种介绍如下:
  强筋品种(6个)
  1、济麦20号(原代号955159)
  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适宜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土质粘重的潮土(淤土)种植,可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产量潜力中等。
  2、烟农19号(原代号烟优361)
  全省亩产400-500公斤地块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7-8万;节水地块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亩基本苗12-15万。该品种在肥水较大地块易倒伏,管理上应适当控制播量,合理肥水,并采取化控措施增强抗倒性。及时防治白粉病。
  3、洲元9369
  在全省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适宜播期10月5-15日,适宜播量每亩基本苗8-12万。
  4、济南17号(原代号924142)
  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适宜褐土、棕壤、砂姜黑土种植。
  5、山农12号(原代号PH3259)
  全省中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品种搭配利用,适宜播种期10月10日左右,每亩基本苗15-16万,加强中后期管理:挑旗至开花期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10公斤;该品种品质突出,产量一般,在推广应用时要求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优质优价。
  6、晚播早熟类型品种:济宁16号(原代号1072-1)
  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晚茬麦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25日左右,每亩基本苗25万左右。施足基肥,足墒播种,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浇越冬水。一般地块起身期浇水,高产地块在拔节期浇水。该品种属晚播早熟类型,蚜虫发生较重,应及时进行预测防治。
  中筋品种(20个)
  1、济麦22(原代号984121)
  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适宜播种期10月10日左右,适时防治病虫害。熟期稍晚。
  2、良星99
  全省中高肥地块种植利用。施足基肥、足墒播种,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15公斤,硫酸锌1公斤。浇好越冬水,并追施尿素5公斤。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3、临麦2号
  全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5日-10日。籽粒品质和商品性一般。
  4、泰山23号(原代号泰山008)
  全省中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高肥水地块,适当控制群体,防倒伏。及时防治白粉病。
  5、济麦19号(原代号935031)
  全省亩产400—500公斤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种期: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以10月上旬为宜;鲁西南和鲁南地区以10月5日~15日为宜;鲁中地区多为丘陵山地,可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高产地块须水肥后移,防倒伏。
  6、临麦4号
  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适宜播期10月5-15日。
  7、泰山9818
  鲁中、鲁南、鲁西南地区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该品种成穗率低,对肥水要求较高,熟期稍晚。
  8、烟农24号(原代号烟475)全省中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9、烟农21号(原代号烟96266,旱地类型品种)
  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施足基肥,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及时防治病虫害。不宜旱薄地种植。
  10、汶农六号(原代号742223)
  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后期注意防治蚜虫和病害,适时收获。对地力水平要求高,熟期偏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播种期 小麦 其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