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谈谈我国种业问题及发展对策


实施“种子工程”使我国种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和种子法颁布实施,我国种业发展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现存的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较差 长期以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少,种业又实施微利政策,且经营周期长、费用高。因此公司经济实力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落后,商品种子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已严重制约了种业发展。

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我国种子部门的行政、事业、企业三位一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种子管理和良种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如行政执法有失公正;又如难以集中精力把握市场;还如公司领导均由上级任命,加之职工并非实际的主人,所以员工与领导层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

经营机制需要转变 一般公司在辖区独霸一方,形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形不成主导产业,创不出名牌。缺乏竞争,影响科技创新。

企业化管理混乱。分配不合理,多劳不多得,职工缺乏凝聚力。长期赊销、代销,企业外欠账严重,烂、坏账逐年增多,影响公司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不惜以降低质量而大打价格战,为降低种子成本,压低基地收购价格、损害基地利益,挫伤农民繁种积极性。影响繁种基地的稳定性和生产种子的质量。

技术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逐年降低 由于编制限制,主管部门为了安排家属子女,大、中专毕业生难以进入。在岗人员业务素质呈下降趋势,种子检验人员持证率不足50%。专业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难以保证业务学习时间,知识老化现象普遍,不能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随着国有种业效益的整体下滑,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安心本职工作。

市场混乱、种子质量下降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市场上无证经营,乱引乱调,以次充好,基地套购等现象普遍存在。繁种生产不规范,检验无标准,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前市场上就大肆炒作,品种未推广就出现多个“品系”,株型、粒型、产量水平各不相同,既侵犯育种者的知识产权,又扰乱了正常的品种推广程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2 种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种业方向是实现产业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品种为突破口,育、繁、推、营为载体形成产业体系,做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质量提高、服务完善、实力增强、管理规范。促进种子科研、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协调联动有机结合有序发展。

现有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两千余家。面对开放的市场,国际化的竞争,这种小而全的公司显然是不堪一击。现有种子企业的优胜劣汰将成为必然。发达国家一般只有3~5家专业种子公司,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领域。如美国先锋良种玉米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专业种子公司,玉米、大豆种子销售利润几乎占公司总利润的100%,销售玉米种子利润曾一度占总利润的90%以上。还有些公司以花卉、牧草、蔬菜等种子作为主营品种,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孟山都集团则以生物工程技术为切入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抗虫、抗除草剂品种种子高起点全面进军种子市场,成为种子行业的后起之秀。我国的种子企业要面对这些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要保留自己的市场份额只有迅速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起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集团。

 

3 推进种子产业化的对策

加大改革力度 彻底实行政企分设,使管理者、经营者责任明确,各负其责。管理者能公正执法、秉公办事。经营者能集中精力抓好生产搞活市场。对资不抵债、效益和信誉较差的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坚决淘汰。破除所有制限制,对经营灵活、管理严谨、效益较好的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其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做好横向协调,给企业发展以宽松的外部环境。

明确企业地位和职责 真正实行企业管理,通过人员优化、资产重组、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领导人离任审计。中、小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认购风险股,全员认购职工股,实行领导层任期制,分配实行年薪加股权期权制。大型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增加领导层的责任心,达到责、权、利相结合,风险和利益共担。 加大科技投入 发挥优势,加强产、学、研协作,确立主导产品。引进先进加工工艺设备,集中人力、物力实行名牌产品重点突破。规范包装装璜、进行商标注册、加大企业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要以争创全国“百强”为契机,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产业化 相结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