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对我国种子市场实施价格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由此可见,价格管制政策的运用缘于垄断势力导致的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这里含有一个暗示,即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不惜让一部分生产要素闲置,也就是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其生产能力)。因此,管制的对象主要是垄断厂商(产品),尤其是自然垄断厂商(产品)。

  价格管制的目的在于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垄断产品价格,使垄断厂商的产量接近或等于q点上的产量水平,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在这一新的产量水平q上,价格接近或降至边际成本或者最优状态下的均衡价格P(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不宜使价格降至边际成本,最好使管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从而消除或减少由于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加社会福利。

  三、价格管制对我国目前种子市场的针对性分析

  (一)种业的市场特征

  从市场主体数量及市场控制程度看,我国种业市场兼具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征。从整体看,我国种业高度分散,集中度明显偏低。全国7800家种子企业总资产共165亿元,其中,50强企业(指按研发能力、资产实力、销售额、生产加工能力等指标综合评分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下同)43亿元,只占26%。2003年,我国种子企业中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3000万元的只占0.8%,59.8%的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市场占有率状况也显示我国种子市场集中度很低。1997年,我国种业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种子销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4%,前50名企业占8%;2002年,种业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种子销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0%,前50名企业则占21%。尽管这些数字显示我国种子市场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其他集中度高的行业和国外种子行业比较,我国种子市场的集中度仍明显偏低。2000年,世界种业10强企业的销售额占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的24%,而我国种业10强企业的销售额同期只占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的0.8%。2002年,我国种业销售额前50名企业的销售额约50亿元人民币;而2000年,美国先锋公司和孟山都集团的销售额就分别达19.9亿美元和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5.17亿元和141.1亿元。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美国两大种子集团的销售额就分别相当于我国种业销售额前50名企业2002年销售额总和的3.3倍和2.8倍。可见,我国种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垄断势力。

  从市场买方看,作为种子的消费者的农户多达3.5亿,且没有形成一个联合或联盟(像日本的农协)以打造买方垄断势力,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高度分散的卖方和买方的相互作用使我国种业市场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性质。

  同时,由于种子本身的技术特性,少数种子公司对一些品种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垄断性。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杂交种子的生产经营上。例如,油菜种子华杂6号是由“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086A和“双低”恢复系7-5配制出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种,它的父本、母本由武汉联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控制,所以,该公司在华杂6号这一油菜品种上具有垄断势力。但是,油菜有很多品种,例如华杂系列、中油杂系列、秦油系列、皖油系列等,不同品种的油菜种子间存在价格竞争,任何一个差异化品种的拥有者在定价时都不可能不顾及其他竞争者。同时,由于油菜与小麦在生长季节和种植区域上完全相同,油菜种子与小麦种子间也有一定替代性,油菜种子与小麦种子客观上也存在竞争。

  由此可见,我国种子市场具有双重性:从整体的供需双方状况看,它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性;从特定品种的供应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即使这样,由于同种作物存在多个有竞争实力的品种,“一品独大”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种子市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目前种子价格较高并不完全或主要是由垄断所造成的。由此,可以认为,作为主要针对垄断势力的价格管制政策尽管可以遏制少数品种价格过高的现象,但对整个种子市场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种子市场价格上涨及利润率较高的原因

  既然垄断不是种子价格高的主要或唯一原因,那么,导致种子价格上涨、少数企业或一些经营环节利润率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与近年来农业发展的大环境相关。加入WTO后,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关调整,从原来的只注重农产品产量转变为既注重产量,又注重品质与效益,从而刺激了农民对农作物良种的需求。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的生产量有限,供不应求,自然导致价格有所上升。尤其是最近两年,大宗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农民种植收入提高,加之以前种子价格偏低,农民对种子提价有一定的承受力。据美国SEMINIS公司对中国市场所做的调查,农民愿意花相当于普通种子价格的2~3倍的高价购买高质量的种子。2004年笔者对湖北省谷城县农民做的问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在对“决定购买种子时,下列哪些因素考虑比较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70%的被调查者选择“种子的增产潜力”,36%选择“种子品质”,22%选择“种子价格”(有重复选择)。可见,随着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购买种子时,价格已不是首选因素。这无疑为种子的适当提价和种子企业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提供了可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油菜 农民利益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