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技术篇)


王晓宇 朱梦莹 温雪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要推进农机1.0至4.0并联发展

经过“黄金十年”,我国农业装备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农机工业的振兴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机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当前我国农机工业发展速度放缓,增长下行。至2014年,我国农机工业平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宣告终结,开始进入中低速增长、稳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这八个字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业部提出全程和全面机械化的发展战略,所谓“全程机械化”主要从作物生产环节上考虑,是指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全程机械化是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粮棉油糖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改善农机化基础设施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新机制,共同打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

全面机械化主要包括“作物”的全面化、“产业”的全面化和“区域”的全面化三个方面。今后在关注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园艺作物、饲草料作物全面发展,要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产业的全面化,要加强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全面发展;区域的全面化,是促进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同步协调发展。未来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推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轮作,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大对粮食作物改种饲草料作物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已取得诸多成就,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甘蔗、棉花、花生、大豆、油茶、蔬菜、水果、茶叶等13种主要作物的机械化短板仍待补齐。以最早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小麦为例,适应玉米茬地的小麦高速精量播种机技术和适应高含水量水稻茬地的小麦高速精量播种机技术均面临研发难题;作为第四大主粮作物的马铃薯,种出芽不规则,切块播种难,收获损耗大、破皮严重等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牧草生产、畜禽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残膜回收、丘陵山地机械等都遭遇技术瓶颈,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5年,农业机械装备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农机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农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从好到强的“1.0至4.0并联发展”思路,将逐步由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和全面机械化,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用网络技术指挥农业机械作业,最终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机动车环境管理处处长韦洪莲:

多举措推进农机产业绿色发展

为实现绿色、环保发展要求,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和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制度等,对于农机产业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当前,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空气质量达标压力巨大,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改善速度并未完全符合预期,数据显示现仍有70%城市未达标,其中机动车与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还存在着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污总量居高不下、排放标准实施进展缓慢、标准执行效果打折扣现象等问题。

立足当前形势,解决污染问题,发展绿色农业,重要任务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政、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便民惠民的决策部署,按照“严、真、细、实、快”的要求,加快提升机动车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逐步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改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土地 农业机械 耕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