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胶州:抹去最后的人拉牛犁


崔丽 于洪光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人的素质和生产工具这两大因素必不可少。山东省胶州历时10年时间,为什么能把千百年人拉牛犁的落后耕作方式,翻转成为农民企盼的全程机械化?无数新理由归结到一点,还是那个老道理——用事实说话。

 

小麦99.9%、玉米97.8%、马铃薯80%,耕、种、管、收“一机到底”,山东省胶州市81万亩良田沃野上的全程机械化,正在彻底抹去传统农季里人拉牛犁最后一缕痕迹。8月底的胶州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再过一个月又将摆开机声隆隆的收播铁阵。

胶州的农机嬗变,起始于10年前,跨越自近3年。

“2004年,全市108万农机补贴想让用都用不完,今年2000多万还不够用。为啥?省时、省工、省力,还增产,能不快吗?”讲变化,胶州市农机管理局局长刘强直言快语,说缘由更是直奔主题:“问我们全程机械化从何而来?关键在抓住好农机合作社带头示范,才成就了全市性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航空植保、联合收获、粮食烘干农机农艺融合,耕、种、管、保、收、储、运衔接配套。”

从几遍工序到“一条龙”作业——成套机械和示范带动显威力

李哥庄镇东小埠村,鸿飞农机合作社800平方米的机库里,播种机、收割机、打药机、撒肥机、喷灌机应有尽有,高大威猛的6台谷物烘干机一字排开。“东方红干活泼辣,雷沃耐用劲大,这台进口播种机用起来灵活,价格也不贵。”指指这个、点点那个,副理事长宋习文像在夸自家的孩子。

“2012年夏收时遇上一场大雨,小麦没法晾晒,损失了不少!咬咬牙,合作社上了第一台谷物烘干机。”宋习文说,“烘干一斤粮食折算下来才五六分钱,相比人工晾晒,不仅省时间、省空间,费用几乎持平!”

现在合作社最惹眼的“家当”,是2台植保飞机。宋习文算了两笔账:一是时间账。无人机一天可为600亩作物喷洒农药,工效是手动喷雾器的100倍,5000亩农作物,10天内即可完成病虫害防治;二是经济账。人工喷药每亩劳务费10元,飞机植保每亩电耗加折旧2元,人工防治费一下就省出10多万元。

这些天上飞、地里跑的家伙效率惊人,现在合作社5000多亩地,只要20个人就能管过来。种小麦,以前要好几遍工序,要先耕地、耙地才能播种,现在用免耕播种机,‘一条龙’组合作业,一遍下来4天就搞定了。除此之外,合作社每年还为社员、周边农户作业近4万亩,烘干粮食作物4500吨。

政策导向是最大的动力。除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胶州还对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机具追加补贴10%,让农民实现6折购机,而且实行优先补贴、累加补贴,鼓励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刘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累计落实补贴超亿元,拉动农民投资近3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9万台套,受益农户1.5万户。

同时,胶州还建设了农业部、青岛市、胶州市农机化示范基地22处,开展了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航空植保、联合收获、粮食烘干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从一人“吃螃蟹”到大伙受益——抓住农机合作社这个牛鼻子

158家农机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2个,青岛市级示范社20个;职业农机手4000多人,拥有各类农机具6000多台套;承担了全市80%的大田农机作业量,托管土地5万亩,流转土地19万亩。胶州这份农机合作社成绩单,实在亮眼。

“原来种土豆用牛拉犁开沟,10个人1天能种5亩地,又慢又累。听说有马铃薯播种机,我就买了一台,1天能种15亩,省力还增产。”胶莱镇陈家庄村农民吴京前说,2002年他第一个“吃螃蟹”,在全村第一个购买了马铃薯播种机。如今,他的马铃薯播种机是胶州洪珠农机公司研发的第14代产品,能开沟下肥、起垄、下种、喷除草剂和杀虫剂,还能盖地膜、铺滴灌带。胶莱镇是胶州马铃薯主产区,在吴京前带动下,当地买马铃薯机械的农户越来越多。

小麦、玉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后,胶州加强了与青岛农大和洪珠农机公司的合作,推动马铃薯播种、培土、杀秧、收获机械的创新研发,建设了占地500亩、辐射面积3万亩的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市马铃薯机械保有量突破3000台。

8月25日下午,胶西镇李旺屯村,秀臣农机合作社实训基地的修理厂挤满了修理工和操作手,农机局正在这里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20多位社员仔细地听、认真地记,不时地提问,气氛挺活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免耕 小麦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