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京郊菜园“以机代人”见曙光


白璐

随着北京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种植园区对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与专业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建立与设施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至关重要。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农机专业服务队就是京郊蔬菜机械化发展下的产物。

 

蔬菜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蔬菜生产费工费时,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当下,如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已成为京郊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3月,在北京市农机推广站的指导、扶持下,北京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成立了设施蔬菜农机专业服务队,对该村的蔬菜生产进行统一作业服务,开始了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尝试。近半年过去了,该尝试让机手们乐了,菜农们赞了。

千亩蔬菜村“逼”出机械服务队

“从2007年开始,河口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建设大棚460栋,成为名符其实的千亩蔬菜村,蔬菜生产、销售成为农民的主要收益。但近几年来,农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7月20日,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农机专业服务队主管何丽君告诉记者。

据介绍,由于蔬菜收购价格较高,近十年来,京郊大地上的许多种粮农户改种蔬菜。同时,在北京“菜篮子”工程的推动下,50个蔬菜千亩村相继涌现出来,蔬菜种植面积成倍增长,河口村正是其中之一。为发展当地蔬菜产业,近几年,河口村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下,逐步形成了种植品种、施肥、植保、采收加工、销售“五统一”的蔬菜生产模式,由村合作社统一购置种子、化肥和农药,并安排农艺人员免费上门为菜农指导科学种植方法,所产出蔬菜由合作社统一订单销售。虽然一段时间内,村里的蔬菜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机械化作业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多年来,河口村一直沿用传统一家一户的作业模式,以户为单位的蔬菜种植地块较小且分散,同时,蔬菜村里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落后,蔬菜种植大部分环节停留在人手工劳动阶段。眼看着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菜农们不免有些着急。”何丽君说。

为解决机械化作业问题,今年3月,北京市农机推广站以河口村为试点,尝试对劳动强度比较大的500余亩棚间露地种植进行了机械配备,包括大棚王拖拉机2台、深耕机2台、旋耕机2台、起垄机各2台,自走式移栽机1台、牵引式多功能铺膜移栽一体机1台。装备全部由合作社机手组成设施蔬菜农机专业服务队负责管理和使用,实现了耕整地、起垄、铺膜、移栽机械化作业。同时,推广站还指导服务队建成了120平米的农机库棚和35平米的办公室,制作了宣传栏,对农机具的功能参数、操作规程及农业机械使用标准进行宣传。如今,机械化作业的加入让河口村的“五统一”模式变成了“六统一”。

北京市农机推广站推广二室副主任刘晓明告诉记者,从蔬菜服务队成立开始,今年河口村500余亩棚间露地首次实现了耕整地、起垄100%机械作业;20%的地块实现了机械移栽作业。

5个人轻松干完30人的活儿

“根据河口村的气候和订单情况,每年棚间露天种植作物相对固定,4月种植辣椒,7、8月种植叶菜,12月种植生菜,无论哪种作物,完成500余亩的耕种收,一个作业季下来至少需要30人。”何丽君告诉记者。

那么,蔬菜机械加入后,棚间露地菜园生产需要多少个人作业呢?答案是5个。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口村精选出5名有经验的老机手组成农机作业队,负责管理全部蔬菜机械,作业季时,他们只需要驾驶着机器在田间行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了。

“起初我担心5个人完不成任务,但在我看过蔬菜机械的作业效率之后就放心了。”58岁的老机手石喜迎是服务队的队长,经过4个多月与新机具的磨合,他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就蔬菜种植来说,过去菜地里旋耕、起垄、铺膜、铺管、移栽、覆土和浇水这些工作,1亩地至少需要3个人,其中仅铺膜一项就需要3个人同时作业2小时,完成全套得用一天时间。而现在我们用大棚王拖拉机配套牵引式多功能铺膜移栽一体机,铺膜、铺管、移栽、覆土、浇水一次性完成,两个人驾驶一台机器,只用3小时就可以轻松作业1亩地,一机多用,减少进地次数和作业环节,大大缩减人员投入。”不仅如此,使用移栽机后,作业质量得到了提高,栽植优良株数可达80%以上,株距合格率为100%,作业效率比人工移栽提高11倍,作业成本可降低250元/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移栽 日光温室 温室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