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培松:致力玉米收获技术
刁培松,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8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留校后一直从事农业机械的教学、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2004年获上海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山东农业机械学会和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生产配套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第五届全国农业机械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农机化研究》杂志编委。
刁培松积极承担《设备工程与管理》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编著教材1本,开发应用软件1套。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次;指导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次,三等级1次。指导研究生17人,其中2名考取博士生。他与多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象,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其中2位考上研究生,3名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在单位成为业务骨干。
在科研方面,刁培松一直致力于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玉米播种技术与装备和激光平地机等研发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子项目“青贮式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产品中试与示范”、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创新与整机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智能激光平地机研究与产业示范”、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北斗导航的大型智能精量免耕播种机研制”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项。4YZ-4型青贮式玉米收获机,解决了玉米果穗和秸秆不落地同时收获的技术难题,减少了秸秆含杂率,创新设计弹排多辊秸秆输送装置,实现秸秆长距离传输、调直和喂入功能。ZBSMF-8型小麦深松免耕播种机解决了深松铲之间的堵塞问题,创新设计了燕尾式播种口,实现宽苗带播种。先后获得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42篇,授权发明专利10件。
张淑娟:将实验基地建设到校外
张淑娟,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于浙江大学获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奖成果评审专家。《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Sensors等国内外杂志评审人等。曾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工业技术图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编委。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
张淑娟教授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机械制图、精细农业技术等课程,她主讲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她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0人。她注重教学团队的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先后培养了2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主持省级科研项目。
她先后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教学项目6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相关教研文章20余篇;先后主编了“十一五”至“十二五”机械制图课程的系列教材8部。她将教学的实践环节设置到课外,将实验基地建设到校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不同的竞赛,荣获多个不同奖项。张淑娟教授多次受邀参与农机系统技术培训,参与农业工程新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帮助和解决农民在农机选择和运用方面遇到的问题。
张淑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批准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EI收录28篇,其中一篇荣获“中国农业机械50年百篇优秀论文”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5-7-22/nj_7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