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
“中国农业走出去”在我国粮食经历了“十一连增”的背景下显得愈加迫切,而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也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那么,“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同时,我国的农机工业是否将迎来新的商机?中国农机工业能否借势真正走出国门?又通过什么方式在国外站住脚跟?中国农机走出去能否改变世界农机工业的格局?近日,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简称“CIGR”)继任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针对相关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记者:中国农机走出去说了好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觉得还仅仅是个口号,随着国家倡导“中国农业走出去”,您觉得对我国农机来说,是不是一个机遇?中国农机应该怎么走出去?李树君:当然是机遇。我认为现代农业不仅仅指农产品种植,而是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全过程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就像国外的农场,几千亩的农场既种植玉米,也有养殖场,还有牛奶加工厂,玉米青贮用于养殖奶牛,奶牛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奶牛加工厂处理鲜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一个有机、环保的生态链。就如你所说,中国农机走出去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其实从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进出口数据看,农机出口每年还是上升的。当然,从我国作为农机生产大国的地位来看,出口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年国家提出从战略的高度,从全球一体化的高度要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我认为这将对我国农机走出去带来很大的商机。因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地区大多是落后贫穷的国家,要取得效益,必然需要农机跟进,没有农机就谈不上规模种植,但那些国家大多没有农机生产企业。我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在国外有农业示范园,示范园里配备咱们的农机。记者:您说的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将示范农场作为农机走出去的一个桥头堡,但实际上中德在黑龙江也进行了示范农场的合作试验,农场里用的全是克拉斯、雷肯等德国企业生产的先进机械,从项目运行的5年来看,尽管从种植模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并没有对他们在中国销售农机产品起到特别大的作用,最终克拉斯还是选择在中国建厂。您怎么看这件事?是不是农机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在国外建厂?李树君: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肯定还是要先从贸易和示范开始,但对农机产品来说,纯粹做贸易有个弊端,就是如何做好售后服务问题。农机产品不像一般消费品,卖完了就没事了,农机产品是个生产资料,由于使用环境不同及操作人的素质问题,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没有售后服务,就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农机企业,首先还是要在出口国建立销售公司,把备件和服务搞上去。第二步是在当地建厂,但像非洲那些国家,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也很少农机生产厂家,当地的协作和配套能力较差,如果在当地建厂,就要以组装销售服务为主。当然,最好能够结合农业开发,有一个农场,可以把备件放在农场里,除了进行自身的农机维修服务外,还可以把农机销售做起来。记者:就农机的科技含量而言,我国的农机与世界农机巨头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农机走出去有什么优势?对我国的农机产业来说,有什么意义?李树君:从整体来看,我们与国外农机巨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出口欧美发达国家不太现实,但像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农机化水平很低,我们的农机产品在这些国家就具有了物美价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经过了10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我国的农机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的状况,转型升级成为必然,但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将物美价廉的中低端产能产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既可以满足输入国的生产需求,也能拉动我们农机产业的发展,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因为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农机科技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5-2-26/nj_76350.html
上一篇 : 农机购置补贴带来农机化工作四个变化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