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朴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机械化如何适应新常态,在新起点上开创发展新局面,是业界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讲话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奋发有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认真学习贯彻以上指示精神,有必要深入研究农业机械化在新常态下将呈现的新特点,以利于准确把握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和用好发展新机遇,攻坚克难应对新挑战,积极为开创新局面作出贡献。
经分析和思考,我认为在新常态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适应稳增长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将在新的合理区间运行;二是适应质量提升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适应克服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将更加注重推进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四是适应惠民生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成果让更多人分享,惠及民生。
一、发展速度在新的合理区间运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合理运行区间。把握合理区间有两个要点:一是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提供农机化支撑;二是要符合农业机械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在GDP高速增长期(二位数增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大于3%的增速与之相适应,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支撑;当GDP增速换挡,调整为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时(7%-8%的增速),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2%的增速与之相适应为合理运行区间。这样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新动态均衡状态的变化,符合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后期的自身发展规律。即农机化经过中级阶段的快速发展期后,发展的质会进一步提高,而增速会逐渐放缓。新态势下农业机械化将由过去比较单一、量的增长较快向今后综合多元、质的提高转变,发展进入新的运行轨道。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进入高级阶段前,在转型升级期发展速度保持2%以上或2%左右的增速,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在全球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中国仍然是最具发展潜力、最富活力的新亮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农机化发展速度在新的合理区间运行,也符合中央坚持稳中求进、顺势而为的总精神,可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赢得发展空间,农业机械化发展必将开创出稳中向好的新局面。
二、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中求进,贵在有进。必须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才能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发展速度适当放缓,使农业机械化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效益大提高的方向健康发展,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中更好地发挥农机化引领作用。
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及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多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实施,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举世公认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黄金十年,为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0%,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农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生产方式仍然大量存在,农业生产资源占用多、消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情况依然存在,投资驱动边际效益下降现象已经出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我国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各国第一或位居前列,但国际竞争力弱,国内市场价格高于进口价,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进口增长较快,国内产品不好消化。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还有较大差距。差距是表象,实质是先进与落后的反映。差距和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装备水平提高和机制创新来解决,靠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来解决。中国农业机械化不仅要继续发展做大,更要大力提高质量效益,提高竞争力,着力做强,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注重提高生产能力、保安全转到同时注重提高竞争力、促增收、可持续发展上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5-2-10/nj_7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