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持续发展是企业壮大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秉承“科研立院、人才兴院、产业强院、文化塑院”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研方针,以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回馈科研,持续良性循环为主线,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这十年,中国农机院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推动共性关键技术进步。“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机院牵头成立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突破关键共性和产品核心技术213项,形成159项标志性成果,申请专利530项,制定技术标准(草案)167项,研制了市场急需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精准植保机械、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机具及免耕深松播种施肥保护性耕作机具等重大产品,推进技术升级进步,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大幅缩短。
这十年,中国农机院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来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开拓之路。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博士成为首位出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一职的中国人。中国农机院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策划了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旗舰项目,承接了委内瑞拉工厂建设项目“稻种和大米加工园区工程”项目,承建的津巴布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为中国援助非洲14个示范中心里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好、运行效果明显的中心,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这十年,中国农机院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品技术结构和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开发研制并批量生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四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作业装备,配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程机械系统;研制开发了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机械,推进了机械化作业步伐,保护性耕作、精量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收获等技术促进了传统田间生产方式变革;以先进加工工艺为先导,以关键装备技术为支撑,研制并批量生产了粮油、果蔬、畜禽屠宰等成套技术装备,建立了从田间优质生产到餐桌安全消费的装备体系。自此,中国农机院产业的全国布局基本完成,以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包装工程为主业,包括畜牧业装备、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军工与特种装备、勘察设计与施工、信息传媒共七大板块,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五大产业园区,12个产业基地,实现了营业总收入从不足1亿元发展到40亿元的华丽转身,从一个单一体制的科研院所成功转制成为一个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制造为主体,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现代农业装备与工程
现代农业装备作为中国农机院的主导产业,耕作、种植、植保、灌溉、收获以及收获后的处理加工等专业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转化效益空前。十年来,中国农机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目、院所基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等100多项,自研产品120多项,已有50多种新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为国家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关键的技术装备,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产丰收、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做出了贡献。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以复式耕整、精密播种、节水灌溉、精量植保、多功能收获及秸秆集贮处理等技术为主线,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化作业装备配套体系。其关键设备包括动力驱动耙、深松整地机、翻转调幅铧式犁、圆盘撒肥机、免耕施肥播种机、平移式和圆形喷灌机组、悬挂式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高密度方捆捡拾打捆机等。其中,免耕施肥播种机采用气流输送,控制式密齿精量排种,播种一致性好,速度快、效率高;施药机采用GPS卫星导航,风幕式气流输送精量喷洒,节约农药20%—30%;多功能联合收割机采用纵轴流脱粒分离、双风道风机与振动筛清选,提高机收效率,节本约30%;机械化深松机具可实现增产10%—15%,大型喷灌设备可提高水利用率约30%。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以提升插秧、收获等环节生产效率为突破口研制的激光平地机、手扶插秧机、高速插秧机、水田施药机、自走式履带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等关键产品,其技术先进、实用可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主要产区大量使用,提高插秧功效20~50倍,节约收获成本30%左右。机具作业质量好、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使用可靠,单机适用性广,联合应用配套性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装备智能化控制、故障自动诊断等高新技术,提高复杂机器的可靠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2-11-9/nj_7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