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现代化的大农机技术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现已成为垦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大农业的物资基础。十年来,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现代化大农机,实现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在黑龙江垦区已实现了农业生产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农机化率高达97%,农机装备居国内领先,并且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先后被誉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排头兵”、“领跑者”。
垦区大农机的装备标准高,投入大,平均亩投入400余元。目前,垦区农机广泛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机电液一体化进行多功能复式作业,可实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深松整地、精密播种、高标准插秧、谷物联合收获即时测产等作业。在垦区,各类农机装备应用尽有,新度系数在0.75以上,垦区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产前和产后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11年还实现航化作业1600万亩,同比2002年增加一倍,完成跨区作业“三代”面积4052万亩,实现了互惠双赢。
现代化大农机给垦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使垦区基本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十年来,垦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大量种植水稻、玉米高效作物,通过高科技机械率先实现了高水平的水稻和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从育秧播种、春整地、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秋整地等各个环节也均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垦区采用大马力机械实现了土壤深松、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粮食产量。玉米大豆播种全部采用精量播种机,亩增产增收达100元以上。
垦区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抓更新,加快农机更新步伐。把农机更新摆在提升垦区农机装备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首要位置。十年来相继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实现了大马力机械基本覆盖垦区旱田,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抢农时、抗灾害、保优质、夺丰收,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实行多元化农机投入,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在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管局、农场出台相应政策,对重点推广机械进行补贴。此外,作为投资主体,有机户个人或合伙投资购置机械,并积极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入股,发展农机化。到2011年底,垦区农机总动力达745.6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了102.5%,新增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22.5万台件,实现了农机装备总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与推广,提升农机装备科技水平。坚持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先后推广了一系列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相继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每一次新机具的引进,每一次试验示范都给垦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不断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尤其是近年来大马力机械大幅度增加和推广应用,推动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垦区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水平20%,其中多数是通过农机这个载体实现的,垦区全面推广了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十年来,重点推广了精准农业与信息化,保护性耕作,粮食与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等二十余项新技术与新机械,每年节本增效达10亿元以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创新农机管理模式,保证了农机化作用充分发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垦区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相适应的农机标准化管理措施和办法,坚持和创新“六统一”,深入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与创新活动,推动了垦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垦区建立完善“统分结合”与“统放结合”的农机经营管理体制,农机具实行“六统一”集中管理,多数农场都成立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做到服务及时、到位、质量好。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健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质量监督检验和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等,为农机化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2-10-8/nj_7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