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方面,“到2015年实现120亿美元并不困难,”高元恩的信心有着足够的现实基础,“2010年,我国农机工业出口贸易额是66亿美元,今后这个数字肯定会稳步增长。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机产品性价比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这部分国际市场会长期保持稳定和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农机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有望继续冲刺欧美市场,这也会带来出口的增长。”2010年,农机工业出口贸易额在全行业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是15%,高元恩认为“到2015年末达到20%轻而易举,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目标,但和国外农机生产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悉,在农机制造强国——德国,农机工业出口贸易额能够占到全行业销售额的7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4000亿人民币和120亿美元指的并非纯农机,而是农机工业行业总产值和农机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额,因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办法,是以整个行业为计算单位,对外公布时也是如此。此外,“对于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属性尚存争议的产品,我们在计算产值的时候也一并列入了,不过在进行内部统计时,我们有单独的计算办法,把行业划分为拖拉机、农机具、农副产品加工装备、低速车等多个单元分别进行计算。如果按照这种办法来统计,2010年纯农机工业的总产值大概是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高元恩补充道。关键词3:产业升级用“柔性装备”替代“刚性装备”随着人力成本大幅上扬,全行业对于产业升级的关注都在升温。无论是企业负责人、学者,还是农机管理层,在谈及行业发展的时候都无法回避这个关键词,《规划》对此也有着充分的反映。“产业升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高元恩说,现在很多企业老板在春节期间最担心的事就是过完年工人还能不能回来上班,这个问题在农机行业尤其普遍,因为农机制造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大量季节工和零时工,招工集中,频繁的人员流动还会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带来困扰。更突出的现象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人口红利正在逐步衰退。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专门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农机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成本平均上涨了20%左右。要破解这个矛盾,就必须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所谓“产业升级”,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的转变。“中国的农机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农机的装备也是劳动密集型的装备,例如冲压设备、专用机床等,都属于刚性装备。”高元恩告诉记者,目前国外普遍使用的是柔性装备和柔性装配线,可以在同一生产装备上制造不同的零配件,同一条装备线上可装配不同型号的产品,完成不同的工序,适应农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因此,加快“刚性装备”向“柔性装备”的升级,是产业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部分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做了一系列的工作。2001年我国农机工业行业总产值是5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增加到了2800亿,但从事农机生产的人员始终稳定在35万人左右,这就充分表明企业一直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前进,只是这个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当前,企业在产业升级方面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利润率低,技改投入有限,对此高元恩建议应当在自筹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金融界对于农机工业非常关注,给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开辟了新的渠道。关键词4:兼并重组政府引导 市场动作《规划》鼓励企业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谋求集团化发展。无独有偶,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专门就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做出了部署。官方的态度,足以显示兼并重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不可或缺。近年来,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农机市场迅速膨胀,许多企业都投入到农机生产当中去,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在局部市场还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通过重组兼并形成一批大型企业,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不过,高元恩特别强调,实施重组兼并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并且要以市场运作为前提,不能由政府“拉郎配”。关键词5:行业准入不给企业增加负担是大前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机具 定位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