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北大荒,浓墨重彩写传奇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一曲《北大荒人的歌》,撼醒了亘古荒原。自1947年以来,百万拓荒者把汗水、泪水、血水融入荒野,用青春、智慧、生命浇灌黑土,终将祖国东北角染成一片绿色。曾经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如今已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

63年来,垦区累计生产粮食4504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3334亿斤。

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中华大粮仓”。同时,九三粮油、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成为带富农民的“火车头”、转移农民的“传送带”;百余座农垦新城成为新时代农垦人引以为豪的美丽家园。

得益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地不再“看老天脸色”

7月的三江平原,满目葱绿,稻菽飘香。

“今年春播受低温影响拖后一周,但插秧结束不比往年迟,苗情还好于往年。”创业农场职工李金欣兴奋地说,新买的高速插秧机派上了大用场,效率是普通插秧机的3倍,他的家庭农场310多亩地插秧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分局860万亩水田的浸种、催芽、播种、整地、插秧、收获和秋翻地作业,一年中只用‘七个10天’即可全部完成。”建三江分局党委书记王金会认为,农业生产之所以不再“看老天脸色”,得益于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垦区创造了以“四到户、两自理”(土地、机械、盈亏、核算到户;生产、生活费自理)为特征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多万个家庭农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目前,35%的规模家庭农场经营了垦区82%的耕地,家庭农场户均经营土地350亩以上,最大的经营规模可达1万亩以上。

土地规模经营让大农机威风尽展。目前垦区已建成农机装备作业区266个,拥有大马力现代农机装备600台(套),农用飞机50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1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96%,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发展水平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农机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目前,垦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70%,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5.4吨,超过了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5吨的水平。

高度的农业机械化使垦区实现了跨区作业,带动了周边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009年,垦区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万亩,推广良种2237万亩,为地方开展种植业保险2100万亩,“场县共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至今,垦区已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93.3亿元,重点建设了兴凯湖、勤得利、江萝、查哈阳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4大水利工程体系,使60%以上的耕地得到设施保护。此外,垦区在4000多万亩耕地上建成了由7万条林带构成的4万余个网格的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化达到90%。

依托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优势,农业标准化得以落实到田间地头。

“以往种地是凭经验,现在根据水稻叶片生长情况抓生产,比以往‘掐日子’准多了。”七星农场职工张景会口袋里常揣着一本《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小册子,“三叶半可以插秧,四叶以后分蘖……按这本小册子搞生产,傻子也能把地摆弄好!”

看叶子就能种好水稻,那是现年87岁、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一生的研究结晶。他56年在田间留下的足迹能绕地球两圈,为的就是寻找出水稻那十几瓣叶片下的科学规律。

垦区现已拥有一支由15个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7万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庞大科技支撑体系。依托这一体系,垦区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82%、67%,气象、土肥、种子和植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日渐完备。

“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介绍,垦区累计已培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去年垦区粮食综合亩产达到431.3公斤,比上年提高18.95公斤。垦区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4大作物的平均亩产,分别比地方农村高出200公斤、150公斤、100公斤和50公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土地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