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积极应对农机化发展中的新问题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项安琪

今年上半年,安徽农机化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装备结构改善、质量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1-6月,全省农机总动力新增1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1%,总量达到4327.38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也大幅增加。农机化的新发展,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装备保障和技术支撑。

安徽省农机化虽然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各方面条件有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地方重视程度、组织领导水平高低不一,发展速度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同时,近年来,国家经济政策和农村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化自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苗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究,认真应对,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劳动力转移 作业需求增加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重新就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和趋势,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省乃至全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基本状态没有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快速和大规模转移,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农机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增加了对农机化的需求。伴随着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农村兼业化、空心化、老龄化,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显著,对农机装备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对农机服务的依赖越来越迫切,使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原来主要依赖人畜力向主要依靠科技和现代物质装备转变,机械化正在由次要地位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第二,农机化的发展,主要生产环节农机服务的普及,使得外出农民无需在车间与田头往返奔波,解除了农民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承包地无人种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和稳定就业。第三,大量青壮劳动力转移,降低了留村农民和农机手的素质。农机手不仅有年龄、技术、文化的要求,还有市场理念、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妇女和中老年人,农机手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对农机的购买使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如驾驶操作技术下降、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利用率低等等。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机化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探索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与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是农机部门的一项战略任务。应当强化农机手培训,提高新一代机手的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应当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在重要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搞好各项服务。

柴油涨价 种粮效益下滑

自6月20日起,全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这是近年来油价不断攀升过程中涨幅最大的一次。柴油涨价对农机化有多大影响?是促进还是促退?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从负面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拉动农机产品价格上涨,抑制农民购买需求。二是提高农机作业成本。据测算,这次柴油价格上涨,安徽农机作业亩均成本上升21.9元。虽然财政提高了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每亩增加6元,但远不足以抵销成本的增加。既使通过扩大购机补贴规模,提高购机补贴比率,也只能使部分机具、部分农民受益。提高的作业成本,通过作业价格的提升和作业市场的转化,转移到农民头上,转化成种粮效益下降。

从正面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农机科技进步。生产企业要研究开发大中型、高科技含量、可复式作业的低耗油农机新产品。二是加速淘汰正在使用的低速、高耗油、不能满足农艺要求的小型、老式机械,装备结构优化的步子有可能加快。三是促进定单作业、规模作业的发展。减少跨区作业盲目外出,避免无效转移,降低使用成本,进而也可能间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区域范围内作物统一布局。

毫无疑问,油价已经并将更深地影响农机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深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有利于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把涨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机具增加 跨区半径缩小

去年以来,安徽农机跨区作业,特别是小麦跨区机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苗头,今年更为明显——跨区作业半径缩小,大跨度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减少。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农机用油不能确保,二是作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利益驱动力减弱,三是农机化发展加快和均衡化。本地的机械多了,对外来机械的需求减少,逐步发展为零需求,乃至负需求,跨区作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四是组织化程度提高和机械配置合理。合理安排后的本地作业市场能够满足机械当季作业量的需求,作业收入可以达到机手的预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学发展观 强化 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