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山东莱州市农机局 陈乐萍

跨区作业是利用各地农作物成熟时间的差异性,组织农机跨越行政种植区域进行作业,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机装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跨区作业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标志,加快发展跨区作业,对于提高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机械的利用率,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莱州市农机跨区作业始于1996年,到现在已有十二个年头。10多年来莱州市农机局统一组织小麦联合收获机,赴安徽、河南、河北、内蒙等省和山东省内诸多地市开展跨区机收作业,经历了由小团队到大规模、由“西进东征”到“南下北上”、由夏收到秋收、由省内到省外的发展过程,并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为农机手趟出了一条增收路子,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深受农民和农机手欢迎的机械作业服务模式。

莱州市经济基础较好,机械化发展较早,全市农机化水平一直居于全省前列,各类农业机械,特别是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大。90年代初期,在政府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小麦收获机推广达到鼎盛时期,到1995年全市小麦联合收获机已经超过1000多台。相对于其他机械,小麦联合收获机具有更强的季节性,一年中只有短短的20 天左右的使用期,其余时间闲置,而购机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开展跨区作业可以引导农机户拓展农机作业的领域,延长机械作业的时间,增加农机作业收入,减轻农民购买农机的经济负担,缩短了机械投资回收期。

随着小麦收获机械的增多,仅限于在本地作业,作业市场狭小,收入过低。为给机械作业找出路,莱州市农机局在1996年组织外出考察,在山东省的西南地区,机械保有量较低、小麦成熟早于莱州市,且作业市场广阔,当地农民非常欢迎莱州市的机械提供作业服务。在跨区作业无先例、作业市场不成熟、机手外出作业无经验的情况下,莱州市农机局采取了统一外出的组织形式。在组织过程中实施跨区作业“五统一”,即统一机械运输、统一安排作业地片、统一油料、配件供应、统一收费价格、统一技术服务,为外出跨区作业的机械提供了保障。当年每台机械跨区作业收入达到2万元,跨区作业回来后再投入到本市的麦收中,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跨区作业既不耽误本地的小麦收获,延长机械作业的时间,增加了作业收入,同时也解决了外地缺机的难题,提高了两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随着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在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河南、安徽等地外出务工人员更多,而当地的机械满足不了作业市场的需求,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加大了对农机跨区作业的需求,为莱州市农机跨区作业培育了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1997年莱州市跨区作业范围也由省内扩大到河南的3个地市。

在组织开展跨区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莱州市农机局积极与外地加强联系,培育扩大跨区作业市场,一方面统一组织实施,探索适合的跨区作业模式,为机手开展跨区作业积累经验。为扩大跨区作业的规模,提高跨区作业的效益,莱州市农机局坚持把跨区作业作为农机化工作的亮点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取得了显著效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小麦联合收获机平均每年外出作业达400台,高峰期达到600台,平均每年为机手增加收入近千万元。连续多年被山东省农机办授予“全省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2007年3月莱州市农机局主要领导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跨区作业中莱州市农机局积极做好了以下工作:

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跨区准备。莱州市农机局以农民增收为己任,不断加强跨区作业的领导,精心筹备,积极实施。一是取得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每年都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跨区作业出征仪式,使跨区作业在政府工作中有位置。二是做好作业区域考察。每年进入四月份以后,就把农机工作的重头戏放在组织跨区作业上来,建立跨区作业组织指挥班子、工作班子,认真制定《跨区作业实施方案》,提前外出进行作业地域考察,规划机收作业的区域和时间路线,签订跨区作业协议,将大量的作业信息送到机手手中。目前,跨区的地域已由1996年的省内扩大到现在的7省20多个地市,并建立起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三是成立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市、镇、村各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各级组织牵头成立跨区作业服务队,吸纳跨区机收的农机户,壮大跨区作业队伍的规模,目前全市各类跨区中介服务组织18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组织化 产业化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