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机行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正在开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起点的标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级阶段。2007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0%,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小于40%。这两个指标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级阶段。从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是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组织运行基础、实践认识基础、农民应用基础都比以前大大增强,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地、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正由过去对人力和自然资源占用和依赖很大,转变为对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依赖程度大大增强,增机、育人、减员、增效、节约、环保,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使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亮点主要在北美洲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1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正向亚洲、拉丁美洲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亮点。为什么还加“总体上”三字呢?因为我国疆域辽阔,条件复杂,各地发展还不平衡,地区差异还较大。“总体上已进入”,说明已经进入中级阶段的地区已形成主流,还有一部分地区尚未进入,还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进程中。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绩是巨大的,困难也不小。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是思想和理论上在新的历史起点指导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过去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挫折,付出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沉重代价。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正确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课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更坚实、更科学,必将开拓新视野,树立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三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期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是新起点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及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由过去“多取少予”转变为“多予少取放活”,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但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有促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投入能力。2007年,我国经济实力已上升到世界第4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人均GDP近2500美元,都创历史新高。人均GDP分省来说,达到4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5个,3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9个,15个省、市、自治区已达到2000美元以上,3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都已超过1000美元,唯一不到1000美元的贵州省也接近900美元(见附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40元。中央财政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从2003年的0.2亿元连续5年逐年翻番,增加到2007年的20亿元,今年将达到40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机的投入。农民作为农机投入的主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很高,农民用于购置农业机械的投入已从2002年190多亿元增加到2007年300多亿元。从2002年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4.87%,农民用于购置农机的投入增加了54.1%,大于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可见农民对于购置农业机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多么高涨。虽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难度仍然很大,任务非常艰巨,尤其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但我们必须看到机遇也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与农民积极性结合,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发展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相互促进、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国策指导下,国内外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面对挑战,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在机遇与挑战中获得新的突破和成功,又好又快地完成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08-4-8/nj_74574.html
上一篇 : 大力发展农机化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