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加强理论建设 努力形成中国特色农机化理论体系(下)


(1)数量增长加大。农业机械装备量、农业机械作业量都将大幅度增加。

(2)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从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环境分析,预期将用20年左右时间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

(3)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又好又快发展。①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②农机作业领域向广度、深度拓展,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③区域发展趋向协调;④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工业互促互进,农业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⑤农机队伍成长壮大,农机手成为新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⑥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用量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

中级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矛盾凸显期,主要矛盾是对农业机械化需求迫切,要求提高与农机、能源(燃油)等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经济障碍和体制性障碍急待解决。

2. 为什么发展农业机械化?

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理论上说,人们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因为农业机械化能满足人类社会某方面的需要,给人带来某些好处。或是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来装备农业,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相适应,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生产不适应发展要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或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解决工农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从哲学高度对此有精辟论述;或是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劳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需要。从事物矛盾运动发展分析,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用推进技术进步的方法来解决供需矛盾、差异矛盾等两大矛盾问题,以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由此可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和强大动力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需要。发展的宗旨是为了造福人民。

在实践中,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有很强的时空性和技术经济性,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技术经济条件,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有所不同,因而对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也有不同的解说。1957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专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文章,就是黄敬同志的《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那篇文章第一行黑字标题就是:“为什么我国人多地少,还需要农业机械化?”黄敬亲自到农村调查研究,通过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实施增产措施需要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析,精辟地论述了当时农村对农业机械化的实际需求,阐明了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及要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的理由。这篇文章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深入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结合,从实践上升为理论、观点,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这也说明,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时争议还很激烈,甚至上升到路线斗争高度。随着农业机械化广阔、深入地发展,对此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清醒、全面、深刻。在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建设中,对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需要对多种解说进行加工梳理,系统整合,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用简洁精辟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来全面、准确地表述。

3.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道路,目标,步骤,布局,模式,机制,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国在几十年农业机械化实践中,有过多种探索和选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归根到底,怎样发展取决于效率、成本、效益(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符合国情,效益好的成为取向,得到发展。可以说,在中国国情下,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在探索、实践、竞争中选择确认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