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强理论建设 努力形成中国特色农机化理论体系(下)

网友投稿  2008-01-10  互联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二、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的方面和问题很多,理论体系的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面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有许多矛盾存在的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要着重于找出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说,理论研究首先要着重于抓住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要遇到、必须要回答的最基本又相互联系的问题有三个:1、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2、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3、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也是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

1. 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明确,实则有很复杂很丰富的内涵。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来说,都需要对农业机械化有明确的定义。因为,在指导农业机械化实践中,农业机械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而是很实在的具体事物。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农业机械?进一步定义什么是农业机械化?明确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标准,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同一地区,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农业机械化。正因为农业机械化本身的复杂性,包含内容的广泛性,对于定义农业机械化这一需求,存在着许多供给。经济大辞典、教科书、学者发表的文章、领导人的讲话,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对农业机械化的解释或定义,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清单,反映出对什么是农业机械化这一重大问题,存在着不同认识,或很难全面、准确定义。对此问题不甚明确,在农业机械化实践中,就会存在盲目性,产生盲动性,就会出现失误。1980年1月30日,薄一波副总理在听取农业机械部汇报为什么“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不再提了的原因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我看这个主要原因,就是提出了农业机械化,但怎么就叫机械化,不知道。”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关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的定义从法律上作出了规定:

“本法所称农业机械化,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农业生产’是指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生产,‘产品初加工’主要是指产品的产后处理,即对产品进行诸如清理、分级、分离、混合、干燥、保鲜、包装等不改变产品的物理性状的直接的简单的加工处理过程”。

这个定义,规定了农业机械的范围,对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指明了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农业机械化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定义比较科学、准确、可行,符合国情,是形成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的一项最新成果和法律依据。当然,在理论体系建设中,对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总结、概括,科学定位。

必须注意,把农业机械化定义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非常重要,非常实际。从理论上说,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解释。因为,事物发展过程必然呈现出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相互连贯性,又有相互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性。我们不但要注意事物发展全过程的矛盾运动,而且必须注意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的矛盾运动,注意其特点及处理方法。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地指导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部农机化司1999年立题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列入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进行起草,通过审定。今年已由农业部发布实施。这项研究成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之一,对科学界定我国农业机械化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指导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依据农业机械化阶段划分标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小于40%。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一次阶段性、历史性跨越。理论研究必须回答什么是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及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运动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中级阶段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0%提高到70%的发展阶段,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40%降低到20%的运行阶段。在农业生产中增机减人的矛盾运动日益凸显。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在量、速、质、效四个方面,比初级阶段都有更高的要求。表现在:

(1)数量增长加大。农业机械装备量、农业机械作业量都将大幅度增加。

(2)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从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环境分析,预期将用20年左右时间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

(3)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又好又快发展。①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②农机作业领域向广度、深度拓展,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③区域发展趋向协调;④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工业互促互进,农业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⑤农机队伍成长壮大,农机手成为新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⑥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用量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

中级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矛盾凸显期,主要矛盾是对农业机械化需求迫切,要求提高与农机、能源(燃油)等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经济障碍和体制性障碍急待解决。

2. 为什么发展农业机械化?

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理论上说,人们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因为农业机械化能满足人类社会某方面的需要,给人带来某些好处。或是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来装备农业,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相适应,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生产不适应发展要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或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解决工农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从哲学高度对此有精辟论述;或是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劳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需要。从事物矛盾运动发展分析,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用推进技术进步的方法来解决供需矛盾、差异矛盾等两大矛盾问题,以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由此可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和强大动力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需要。发展的宗旨是为了造福人民。

在实践中,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有很强的时空性和技术经济性,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技术经济条件,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有所不同,因而对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也有不同的解说。1957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专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文章,就是黄敬同志的《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那篇文章第一行黑字标题就是:“为什么我国人多地少,还需要农业机械化?”黄敬亲自到农村调查研究,通过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实施增产措施需要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析,精辟地论述了当时农村对农业机械化的实际需求,阐明了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及要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的理由。这篇文章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深入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结合,从实践上升为理论、观点,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这也说明,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时争议还很激烈,甚至上升到路线斗争高度。随着农业机械化广阔、深入地发展,对此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清醒、全面、深刻。在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建设中,对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需要对多种解说进行加工梳理,系统整合,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用简洁精辟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来全面、准确地表述。

3.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道路,目标,步骤,布局,模式,机制,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国在几十年农业机械化实践中,有过多种探索和选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归根到底,怎样发展取决于效率、成本、效益(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符合国情,效益好的成为取向,得到发展。可以说,在中国国情下,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在探索、实践、竞争中选择确认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基本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农机行业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我国农机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新的特色和前景。在实践中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趋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认识也不断产生出来,这些不断探索实践的理论成果凝结在学术论文中,领导讲话中,党和政府文件中,推进了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新认识、新观点是农机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鲜明时代特色。例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农民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政府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政民合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机械化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立足大农业,服务新农村,提高四个水平,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坚持科技进步,把推进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作为农业机械化科技战略重点,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要统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增强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的供给保障能力;

——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示范推广,科学推进,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机社会化、产业化服务,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道路;

——建立健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投入效益;

——农机队伍自身培训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为统筹城乡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攻坚与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开拓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格局,建立区域间互促互补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农机化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配套法规和地方法规建设。

我这里仅仅举出了一部分,进一步搜集还可以举出很多。可以说,这些思想、观点反映了农机行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开辟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在指导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足的是,对这些丰富的成果还没有进行系统提升,尚未形成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农机行业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补好这一课。建议农机化司带领广大农机化工作者,在投身伟大的农机化实践中,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把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提高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及中级阶段特色和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指导农业机械化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为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实现中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做出贡献。



http://farm.00-net.com/nz/nj/2008-1-10/nj_74528.html